1991年10月,一具干尸在思南文庙展览了四天以后,即将启程运往铜仁,此时突然一

鲸鱼铲史官 2024-10-16 12:52:39

1991年10月,一具干尸在思南文庙展览了四天以后,即将启程运往铜仁,此时突然一个女人哭着跑进了文庙,指着文物人员大声道:你们挖了我们老祖宗的坟墓,我要到法院告你们!

女人的情绪很激动,并坚决阻止把干尸运走。考古人员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弄得不知所措。

这具干尸从何而来?这个女人又是谁?他口中的祖宗又是谁?这还要从几个月前讲起。

1991年3月的一天,思南县文物管理所所长覃立波收到一封匿名信,上面奇怪地写道:

乌江下游二十公里处的悬崖上有个山洞,洞中藏着一口棺材,里面有具尸体,要带把斧子,把尸体砍开,看看肚子里面有没有宝物。

信中的描述让覃立波不禁疑问丛生,匿名者是什么人?为什么要写这封信?信中所说是否确有其事?还是仅仅一场恶作剧?

出于职业的敏感性,覃立波决定先行进行调查。

清明节这一天,根据信中的指引,他找到了那座悬崖,悬崖距地面40米处有一个巨大的山洞,形如倒置的葫芦。

他此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场景,山崖之下,一群人带着供品望洞而拜,他们说洞中葬着他们的祖先。

祖先属于何朝何代?姓谁名谁?他们当中却无人知晓。

虽然一切都没有确切的答案,不过证明了那封匿名信所说并非子虚乌有。

覃立波很快向省文物局做了汇报,相关部门非常重视,决定组织一次考察活动。

1991年8月18日,一支考古队再次来到悬崖下。考古队在崖侧找到一条小路,经过近一个多小时的艰难攀爬,来到大洞洞口。

他们在大洞里走了四十多米,果然发现了一具保存完好的红色棺材。

由于环境所限,考古队员决定把棺材运到思南县文物管理所再行开棺。

棺盖一点一点被打开,里面的竟然是一具干尸!

干尸保存得相当完好,它大张着嘴,头部还很讲究的梳了一个小辫子,下巴上面可以清晰的看到胡须,初步判断死者是一名成年男性。

干尸长约172厘米,死者生前应该超过1.8米。通过对牙齿的检测,年龄在50岁左右。

棺材里面没有发现陪葬品,只是从里到外穿了七件衣服,最外层是一件官袍。

通过官袍上的仙鹤图案以及衣服的总体样式判断,死者应该是一位明朝二品文官官员。

考古人员在最里面的两层衣服上发现了很多褐色的污渍,经过化验,属于血迹。

身上有七处伤口,尤其腹部伤口最明显,大约有四五厘米深,周围的皮肤还被撕裂开来,很明显曾经被一件锐器深深地刺入。

一位堂堂大明二品官员被人杀死,而且死后被草草丢在山洞里,到底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他又是谁?

那么在明朝时期,思南有没有一位二品文官呢?

思南日报的田永红给了一个答案:田宗鼎。

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统一天下,而黔中一带属于蛮夷之地,不服王化。

当时的千户长田宗显通晓黔、蜀风土人情,被隋文帝任命为黔州刺史。数年后,黔中大治,田宗显因功被封宣慰节度使,子孙可以世袭。

从此无论朝代如何更替,黔中一带的管理者始终是田氏后裔,即谓土司,他们拥有高度的自治权,犹如现在的香港和澳门。

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田宗显第二十七世孙田宗鼎承袭思南宣慰使一职。他为人残暴,杀人无数,史载“日刑数十人于香炉滩”。

明永乐九年(1411),田宗鼎与思州宣慰使田琛争夺务川朱砂坑矿,仇杀不息,朝廷多次调解无效,人民深受其害。

朱棣借机意图废除乌江流域大小土司,所以下定决心,派10万士兵分别前往思南、思州将两田法办。

其实派军攻打只是幌子,朱棣又暗中派出18名锦衣卫秘密潜入思南和思州将鼎、琛二人擒获,然后押赴京城斩首。

从此结束了黔南土司的制度,由朝廷直接指派官员有任期的管理,这就是历史上的“改土归流”,这也是贵州建省的开始。

可是有一个问题出来了,干尸完好,这与田宗鼎被斩首的记载明显不符。

干尸是谁的问题暂时搁置,为了让民众增长见识,随后思南文管所在思南文庙对古尸当作文物进行了展览。结果展览还没结束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哭诉的女人她叫田维珍,属于思南田氏家族一员,在思南民族中学教书。

她家就住在洞口边上,小时候外婆给她讲过,说洞里的那个红棺材是他们的祖宗,因为犯了法,朝廷派人将他杀了。

祖先的名字就叫田宗鼎。

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曾经看到过田氏宗谱,宗谱中所记载的事情与史书有很大的出入。

当年18名锦衣卫押解田宗鼎走到乌江的时候,被赶来的大批田姓族人包围。

锦衣卫感觉自身难保,为了最后的任务,不得不在匆忙当中乱刀捅死田宗鼎,18名锦衣卫也自投乌江溺死。似乎干尸身上的伤证明了这种情况。

事后,田姓族人为了逃避朝廷的追究,将田宗鼎尸身秘密安葬在悬崖上的洞内。

后来,考古人员查看了宗谱,确如田维珍所说。但是家谱也只是一家之言,并不能就此认定干尸就是田宗鼎,所以干尸作为文物必须相关部门管理,考古人员最终说服了田维珍。

现在这具干尸陈列在贵州省博物馆内。

而那个写匿名信的人经查是一名探险爱好者。

0 阅读: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