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长这句话意味深长

新浪财经 2024-10-12 22:44:41

你们要的几万亿不但有,而且如有必要,还有更多政策。

今天(10月12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请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介绍“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我全程听完了发布会,有几点感受和大家分享,同时提醒大家注意财政部长的一句话,堪称意味深长。

01“三救助”落在关键点位

会议的一大重点是“三救助”,我主要偏重于重大的经济政策方向的解读,至于偏民生方向的话题暂时不谈。

我仔细看了这几组数据,比如:

近三年,中央财政安排了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2124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2800亿元,并统筹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支持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666万套……

1-9月发行新增专项债券3.6万亿元,支持项目超过3万个,用作项目资本金超2600亿元。

中央财政在2023年安排地方政府债务限额超过2.2万亿元的基础上,2024年又安排1.2万亿元的额度,支持地方特别是高风险地区化解存量债务风险和清理拖欠企业账款等。

我认为这些并不是简单的工作总结,确实是在给市场信心,即告诉大家做了哪些事情,或者哪些事准备做。

“三救助”是指“救助地方政府”、“救助房地产”、“救助银行”。

我认为先救助这三个主体是对的,必须先稳住基本盘。因为无论我们是否承认,地方政府的困境确实是存在的。

因此,“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是完全有必要的,因为很多地方政府已经无力化债,甚至个别省也无力化债。

不给地方政府解决问题,后面很多事都没有执行力,也没法做。地方政府是具体执行者,要给地方政府解困,也必须解困,不然运转起来很费劲。

再就是“救助房地产”,允许专项债券用于土地储备。

我知道很多老百姓对房地产意见很大,不过,在当下的环境中,要是房地产继续下滑,风险超级大。

因此用专项债做调节,既帮助了地方政府,也让房地产企业压力小一些,其实对于保就业是有利的。

而且,各大银行正在加紧落地存量房利率下调的政策,今天的相关新闻就没停过。长期效应待观察,短期内确实可以让地方政府、房地产企业喘一口气。

最后就是“救助银行”。

银行是不能出问题的,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等于把金融的堤坝再次加固了。风浪还在,确实有必要加固。

没有完美的政策,但“三救助”还是落在了关键的点位,我个人认为可能没有带来情绪价值,但有利于解决部分现实问题。

02财政政策要走流程

第二,会议之前,市场普遍期待推出几万亿的财政政策,但会议中,蓝佛安并没有给出具体数据。

其实,媒体对此也有一定的预期。有记者提问“市场传言将有几万亿的财政政策安排”,蓝佛安是这样回答的“关于你提到的具体资金数量安排问题,经过法定程序后,会及时向社会公开”。

这个法定程序当然是指要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9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在京闭幕。

如果要批准的话就是在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批准,这个法定程序必须要走,一两个月之内就会走这个程序。

所以,几万亿大概率是存在的,但到底是几万亿?没有人大常委会的批准,谁也不能说,何况是在这么严肃的场合。

我完全理解市场参与人士的心情,但大概率会发生的事情,只能按流程来,还需要耐心等待。

我个人认为这是偏利多的好消息,因为,很明显,各方都希望股市再度涨起来,至于是慢牛还是快牛,这个就先不管了,只要是牛。

03没有满足很多人的高预期

第三,蓝佛安今天在会议上有句话很重要,但是很多人没注意,更多人沉迷于情绪的发泄。

蓝佛安在介绍完一系列数据和政策措施之后,在开场白的收尾阶段有句话意味深长,他说:“逆周期调节绝不仅仅是以上的四点,这四点是目前已经进入决策程序的政策,我们还有其他政策工具也正在研究中。比如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

而且,这句话还被他自己在后面的回答记者过程中重复了一遍。

有记者问:“中央财政加杠杆的空间会有多大?”

他说:“中央财政在举债和提升赤字方面是有较大空间的”。

这和前述的法定程序有密切关联,因此,他也不能说数据。

但是,他透露的信息并不简单:

你们要的几万亿不但有,而且如有必要,还有更多政策。

他甚至直接点出“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也就是说,如果有必要,中央举债、中央增加赤字也是可以的,力促实现合理目标。

总结一下,整场发布会听下来,对我个人而言,没有超预期,在预期之中,可能没有满足很多人的高预期。

因为法定程序没走完,所以不能点出具体的财政政策的数据,我认为这很正常。

但是,蓝佛安所释放的信息还是偏正面的,对市场释放的是积极的信息,至少,在千方百计想办法做正确的事情,这是肯定的。

而且工具箱里还有工具,即“我们还有其他政策工具也正在研究中”也是肯定的。

公众尤其是股民对于“几万亿”的渴望可以理解,但我们也要看到整个政策趋势确实已经形成,而且后续还会有更多利多政策出台,因此,过分悲观大可不必,保持谨慎确实有必要。

1 阅读: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