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 年,长津湖幸存战士朱彦夫,虽然活了下来,但是失去了四肢和一只眼睛,当母亲看到这个样子的朱彦夫战士后,哭着说:“孩子,你回去吧,娘老了,养不活你...” (文章内容有可靠的信息来源,全部赘述在文章末尾) 2022年3月,一位特殊的老人登上了《感动中国》的舞台,他的名字叫朱彦夫,一个曾在长津湖战役中失去四肢的英雄。 当镜头聚焦在这位89岁的老兵身上时,人们看到的不仅是他残缺的身体,更是一个坚韧不屈的灵魂。 从战场上的浴血奋战到乡村振兴的带头人,从自学成才的文化人到著书立传的作家,朱彦夫的人生轨迹宛如一部励志的教科书。 然而这条充满荆棘的人生道路,并非朱彦夫独自走过,在他身边,始终有一个默默支持他的女人——他的妻子陈希永。 1955年,22岁的陈希永毅然决然地嫁给了失去四肢的朱彦夫,这个决定,不仅改变了她的人生,也成就了朱彦夫后半生的传奇。 陈希永不仅是朱彦夫的妻子,更是他的手脚、他的眼睛,在朱彦夫最艰难的日子里,是陈希永的爱给了他继续生活的勇气。 她不辞辛劳地照顾着丈夫的起居,陪伴他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朱彦夫曾深情地说:“我所有的功劳,没有希永根本无法完成,” 2010年陈希永因肺癌离世,在妻子的葬礼上,朱彦夫坚持亲自为她穿上丧服,送她最后一程。 这一幕,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动容,失去了相伴半生的爱人,朱彦夫仿佛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支柱,然而他并没有被悲伤击倒,而是继续用自己的方式传递着爱与希望。 朱彦夫的一生被长津湖战役所改变,1950年冬,年仅17岁的朱彦夫随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在零下30多度的极寒天气中,他和战友们与装备精良的美军展开了惨烈的战斗。 在一次交火当中出现了意外,朱彦夫不幸被敌方的手榴弹扔中,当他再次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冰天雪地中,浑身是血,四肢已经冻僵。 但他没有放弃,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力,在雪地里艰难地爬行,寻找自己的部队。 最终朱彦夫被侦察兵发现,送往医院抢救,在长达93天的治疗过程中,他经历了47次大大小小的手术。 为了保住他的生命,医生不得不截去他已经坏死的四肢,当朱彦夫从昏迷中醒来,发现自己失去了双手双脚和左眼,只剩下一米多长的躯干时,他曾一度陷入绝望。 然而朱彦夫并没有被命运击垮,在医院里,他开始了艰难的康复训练,从学习用残肢夹勺子吃饭,到练习穿戴假肢行走,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 但他咬紧牙关,一次次地跌倒,又一次次地爬起来,终于在两年后,朱彦夫学会了基本的生活自理。 1956年春天,朱彦夫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山东省沂源县张家泉村,然而,等待他的并不是温暖的拥抱,而是母亲的拒绝。 看到儿子残缺的身体,朱母心痛不已,却也无力照顾,她含泪恳求儿子回到疗养院,因为她觉得自己无法承担照顾残疾儿子的重担。 这一幕深深刺痛了朱彦夫的心,他明白,要想在这个世界上立足,就必须靠自己的力量。 于是他开始了更加艰苦的自我锻炼,他把自己关在一间小屋里,日以继夜地练习生活自理。 每一个动作,都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但他从不放弃,因为他心中有一个信念,活着就要创造价值。 经过不懈的努力,朱彦夫不仅实现了生活自理,还开始为改变家乡面貌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用自己的退伍金和抚恤金购买书籍,在村里建立了第一个图书室,看到村民们大多不识字,他又自掏腰包创办了夜校,亲自教授村民们文化知识。 朱彦夫的努力得到了村民们的认可,1957年,他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在接下来的25年里,朱彦夫带领村民们改变了张家泉村的面貌。 他带头开山造田,解决了村里缺地的问题,带领村民挖渠修井,解决了灌溉难题;甚至花费七年时间,为全村架设了电线,让村民们告别了煤油灯时代。 在朱彦夫的带领下,曾经贫困的张家泉村逐渐富裕起来,昔日的“乞丐村”,摇身一变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特色农业村。 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主义,什么是不屈不挠的精神,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难、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 他常说的一句话里:“人活着,就要奋斗,奋斗着,就是幸福,”正是这种永不言弃的精神,支撑着他一次次地战胜困难,创造奇迹。 来源: 光明网2021年10月25日《朱彦夫:“奋斗着,就是幸福”》
1956年,长津湖幸存战士朱彦夫,虽然活了下来,但是失去了四肢和一只眼睛,当母
江卿曻啊
2024-10-11 12:58:02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