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许世友要求163师师长边贵祥放了越南俘虏,谁知边贵祥直接拒绝:“罢官

喷火龙说史 2024-10-10 10:58:48

1979年,许世友要求163师师长边贵祥放了越南俘虏,谁知边贵祥直接拒绝:“罢官也好坐牢也罢,反正这1000越南俘虏绝不放。”

这是为什么?他为何如此坚定?

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背景复杂。越南多次无端侵犯中国边境,挑起冲突,最终迫使中国采取行动。

163师在这场战斗中担负主攻任务。师长边贵祥带领部队一路攻克重镇同登和谅山,战果辉煌。

正是在此时,许世友要求释放越南俘虏,表面上出于人道主义考量,旨在展现中国军队的文明作风。

但边贵祥却没有按照命令行事。为什么?因为他深知这些越南士兵的作战意志和能力。

早在美越战争时期,边贵祥曾担任军事顾问,亲手教导越南军队作战技巧。他与越南军队渊源深厚,对他们的战术风格了如指掌。

如今,这些曾经的“学生”成了战场上的敌人。

“我了解他们,他们一旦被释放,很可能会重返战场,再次威胁中国战士的生命。”

正是这种对敌军深刻的认识,让边贵祥对许世友的命令充满疑虑。

事实上,战场上的边贵祥早已被越军的卑劣手段激怒。越南军队在战斗中常常以平民为掩护,甚至将老弱妇孺训练成恐怖分子,专门对解放军发起偷袭。

更让边贵祥无法接受的是,曾经的俘虏一旦被释放,不但不感恩,反而回到战场,对解放军实施更为致命的偷袭。

“放虎归山,后患无穷。”边贵祥坚信这些俘虏一旦被释放,必定会危及更多中国士兵的生命。

他公开表态:“这些越南俘虏我一个都不会放!罢官坐牢随便,但我要对我的战士负责。”

此时的边贵祥,已不在乎个人荣誉,只在乎战士们的生命安全。

消息传到许世友那里,这位司令官的反应也是出人意料。他一边震怒,一边又忍不住心生赞赏。

许世友当即给边贵祥打电话,质问他为什么抗命不遵。而边贵祥在电话里毫不退让:“这些俘虏太危险,我不能放他们走。”许世友沉默了。

他其实心里明白,边贵祥对战场局势的判断十分准确。虽然表面上是命令的抗拒,但实际上是出于对战士生命的责任感。

最终,许世友没有继续追究这次“抗命”,而是选择默认了边贵祥的决定。

战后,163师以辉煌的战绩载入史册,成为了全军最能打的部队之一。他们歼敌5293人,俘虏1000多名越南士兵,创造了对越作战的最佳战绩。

但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边贵祥个人却未获得任何嘉奖。

因为他违抗了上级命令,尽管这次抗命的动机是保护战士,结果也得到了许世友的理解。

这与边贵祥低调的性格密不可分。他从不在意个人荣誉,总是将功劳归于全体战士。

他曾对战士们说:“我不要功也不要钱,我只想消灭敌人,保卫我的战士。”

这样的师长怎能不让人敬仰?边贵祥为何如此坚决不放俘虏?

除了他对越南士兵的深刻了解,还有他与越南特殊的历史渊源。

早在上世纪60年代,边贵祥曾赴越南担任军事顾问,帮助越南抵御美国的侵略。他亲手教授越南士兵作战技巧,甚至在战场上为他们制定战术。

那个时候,中国和越南还保持着“同志加兄弟”的亲密关系。

然而,时至1979年,这些曾经的“学生”不仅没有感恩,反而与中国为敌,侵扰边境,甚至对中国军队进行偷袭。

这种背叛感让边贵祥无法容忍。他对越军的痛恨,既源于他们的忘恩负义,也源于他们对中国战士生命的威胁。

因此,在战场上,边贵祥不留情面,坚决拒绝释放俘虏。

战后的边贵祥淡出人们的视线。他在海南军区担任副司令10年后,主动选择了退休。

对于他的成就,许多战士心中都有遗憾。他本可以凭借战功晋升为上将,但他从不为自己争取。

晚年的边贵祥选择了平静的生活,但他心中始终挂念着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

1992年,他与妻子一同来到广西,为在对越作战中牺牲的600多名战士扫墓。

站在战友们的墓碑前,这位曾经的铁血师长泪流满面。

他无法忘记那些为国捐躯的年轻战士,也无法忘记战争中那些瞬间消逝的生命。

边贵祥,这位饱经战火的将军,用一生捍卫了国家和战士们的安全。

边贵祥的“抗命”是一个传奇。

这不仅仅是关于一个师长的故事,更是关于责任、勇气和对战士生命的珍视。

他用自己的决策,拯救了更多的战士。他的坚守,体现了对战争中人性与生命的深刻理解。

或许,边贵祥一生的信条就是:“我不求荣誉,只求保住更多战士的命。”

0 阅读: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