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万家岭战后,漫山遍野都是腐烂的尸体,当时根本无人愿意前去打扫战场,而一个乞丐主动前往,让人没想到的是,他竟然带回了37颗金牙,意外地发了一笔... (文章内容有可靠的信息来源,全部赘述在文章末尾) 1938年的秋天,中国大地上硝烟弥漫,在江西省修水县的万家岭,一场惨烈的战役刚刚落下帷幕。 战场上,腐烂的尸体遍布山野,空气中弥漫着令人作呕的气味,这就是著名的万家岭战役,一场让日本军队付出惨重代价的战斗。 战后的万家岭,宛如人间地狱,遍地的尸骸、被染红的河水、弥漫的恶臭,无不诉说着这场战役的惨烈。 当地农民回忆,战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人敢靠近战场,即便当地政府发布悬赏令,承诺每上交一支枪就奖励10个银元,也鲜有人敢冒险进入。 然而在这片令人望而生畏的战场上,却有一个乞丐大胆地搜寻起来,他的收获令人咋舌:从日军尸体中找到了37颗金牙,一夜之间获得了一笔意外之财。 这场战役不仅给战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痕,更对日本国内产生了深远影响,日本大本营对106师团的惨败感到震惊和愤怒,甚至一度考虑动用近卫师团这张王牌来挽回颜面。 这场失利也引发了日本国内对中国战场战略的质疑,部分舆论开始对持续扩大战争范围的做法表示担忧,战争的阴霾,似乎开始笼罩在日本国内。 要理解这场战役的全貌,我们需要回到1938年9月下旬,当时,日军106师团在冈村宁次的指挥下,正准备对中国军队发动一次奇袭。 他们的目标是撕裂南浔线与瑞武路的结合部,为日军的进一步推进创造有利条件,这个计划看似周密,却没有想到会遭遇如此惨烈的失败。 106师团的编制属于日军的乙种师团,虽然在重武器和骑兵方面略有不足,但其战斗力并不逊色于现役部队。 日军低估了地形因素对战局的影响,万家岭地区的特殊地质构造,尤其是当地的磁铁矿,严重干扰了日军指南针的正常工作。 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却给日军的行军带来了巨大的困扰,他们在复杂的地形中迷失方向,最终陷入了中国军队的包围圈,这一细节,充分说明了了解战场地形地貌的重要性。 面对日军的奇袭计划,中国军队的反应可谓神速,在这场战役中,薛岳将军展现出了卓越的指挥才能。 他敏锐地察觉到了日军106师团孤立的战机,迅速调动兵力形成包围之势,薛岳采用了“内线作战”的策略,有效协调各部队的行动,最终酿成了这场重要胜利。 薛岳的指挥艺术在这场战役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他不仅准确判断了战局,还能灵活调度兵力。 当得知第66军刚刚抵达战场附近时,薛岳立即将其纳入包围圈,补上了最后的缺口,这种临机应变的能力,正是一个优秀指挥官所必备的素质。 战役的具体过程充满了戏剧性,从日军的初始计划,到中国军队的发现和围剿策略,再到双方的激烈交锋,每一个环节都扣人心弦。 日军起初以为阻挡他们的只是小股部队,继续强行推进,当他们意识到自己已经陷入重重包围时,为时已晚。 中国军队的攻势如潮水般汹涌而来,第4军和第74军担负主攻任务,其他各师则负责牵制日军防守兵力。 战斗异常惨烈,中国官兵表现出了惊人的勇气,军长、师长亲临一线指挥,营长、团长更是身先士卒,普通士兵们也是舍生忘死,前仆后继。 攻坚战并非易事,日军构筑的防御工事相当完善,火力凶猛,又有飞机支援,中国军队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代价。 关键是中国军队大炮稀缺,只能依靠步兵一点点地啃食日军阵地,这种艰苦卓绝的战斗持续了数日,终于在10月10日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这场战役对整个抗日战争的影响不容忽视,它不仅大大提振了中国军民的士气,也让日本军队开始重新审视他们在中国的战略。 这场胜利,成为了中国抗战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为后续的战事奠定了基础,它提醒我们,和平来之不易,我们应当珍惜当下的安宁,铭记历史,展望未来。 来源: 人民政协报2023年12月21日《万家岭大捷的前前后后》
1938年,万家岭战后,漫山遍野都是腐烂的尸体,当时根本无人愿意前去打扫战场,而
江卿曻啊
2024-10-09 18:14:1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