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只有季羡林一个人懂吐火罗文,他是1935年留学德国,一个德国教授将“毕生绝学

爱吃凉历史 2024-10-08 20:39:11

中国只有季羡林一个人懂吐火罗文,他是1935年留学德国,一个德国教授将“毕生绝学“传给了他。 季羡林先生是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一生中掌握了多种语言。回顾他的求学之路,可以发现他对语言的热爱和卓越的天赋。 1911年8月6日,季羡林出生于山东省聊城市清平县的一个普通农家。父母以务农为生,生活清贫。物质的匮乏使得一顿白面馍都是难得的奢侈,饥饿成为生活的常态。 1917年,年仅六岁的他被叔父带到了济南。叔父和父亲兄弟二人中,只有他一个男孩,家族寄予他厚望,希望他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将来光耀门楣。在济南,他开始了正式的学业生涯。城市的教育环境和丰富的资源,为他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季羡林在15岁时考入了山东大学附设高中,随后进入山东济南高级中学。家人希望他高中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为家庭减轻负担。他曾尝试报考邮政局,但未能如愿。面对选择,他决定继续深造,报考了清华大学。 在清华大学期间,他主修德语专业,为日后赴德留学做好了准备。毕业后,他回到济南,成为一名中学教师。然而,对更广阔世界的向往和对学术的追求,促使他寻求新的机会。 1935年夏天,借助清华大学的资助,季羡林踏上了前往德国的旅途。他选择了哥廷根大学,这所拥有深厚学术传统的学府,为他的研究之路打开了新的大门。在这里,他专注于东方语言学,深入研究梵语、巴利语等古代语言,为日后的学术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哥廷根大学里,季羡林选修了斯拉夫语系的课程,学习了俄语和南斯拉夫语。他师从著名的东方学家,专注于印度学和佛教学的研究。他也研习了梵语、巴利语和吐火罗语,对印度古代文化有了深刻的理解。 为了更深入地研究,他跟随西克教授学习吐火罗文。西克教授是当时世界上少数能够通读吐火罗文的学者,季羡林在他的指导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此外,他还对希腊文和拉丁文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曾自学过一段时间。 季羡林的语言才能不仅体现在学术研究上,也体现在他的生活经历中。他曾在瑞士的法语区弗里堡居住过一段时间,还在法国的马赛停留过。这些经历使他对法语有了更深的了解,丰富了他的语言储备。 季羡林能够与世界级的语言大师共事,为他的学术之路增添了宝贵的经验。这种独特的经历,是很多人难以企及的。 那个时期的欧洲,正处于复杂的历史背景之下。然而,他始终专注于学术研究,努力汲取知识。他深信成功离不开天赋、勤奋和机遇。他曾总结道,天赋是与生俱来的,机遇是不可预测的,唯有勤奋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因此,他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和研究之中。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心系祖国,密切关注着国内的局势。战后,他回到了中国,受聘于北京大学,担任教授。他在北大创建了东方语言文学系,致力于培养新一代的学术人才。他的研究领域广泛,涉及印度学、佛教学、吐火罗学、比较文学等,为中国的东方学研究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除了学术研究,他还积极参与文化交流和翻译工作。他翻译了大量的印度古代文学作品,将深邃的东方文化介绍给中国读者。他的努力,促进了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加深了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 在教学中,他严谨治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他的学生中,许多人后来成为了各自领域的杰出人才。他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和带动了周围的人。 晚年的季羡林还是保持着对语言的热情,继续研究和学习。依然坚持笔耕不辍,撰写了大量的学术著作和回忆录。 来自 季羡林作品. 存信仰而安宁 季羡林奔突求学[M]. 2017

0 阅读: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