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河南75岁的蔡国富将当地档案局告上了法庭。其原因是档案局将他的传家宝

渺远的云娱乐说 2024-10-08 12:10:25

2012年,河南75岁的蔡国富将当地档案局告上了法庭。其原因是档案局将他的传家宝圣旨借走研究了26年,期间多次讨要未果,最后档案局不仅将圣旨拿出来展览,甚至还声称蔡国富已经将圣旨捐赠给了他们!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皇帝颁布的圣旨一直是至高无上权力的象征,在21世纪的今天,一纸古老的圣旨却成为了一场特殊官司的焦点,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1986年的一个春日,河南某县档案局的几位工作人员带着公文包,神色严肃地来到了蔡国富家,蔡国富当时正在院子里修剪花草,看到几位穿着制服的人和熟悉的乡干部一同前来,不禁有些紧张。 "蔡大叔,听说您家有份清朝的圣旨?"一位年轻的档案员开门见山地问道。 蔡国富点点头,小心翼翼地从老式的木柜里取出那份裱在绸缎上的圣旨,档案员们眼前一亮,仔细端详起来。 "蔡大叔,这份圣旨可是稀罕物啊!我们想借去研究一下,最多三个月就还您,您看行吗?"领头的档案员说道。 蔡国富犹豫了一下,但看到乡干部也在一旁点头,就答应了,三个月过去了,半年过去了,一年过去了......圣旨始终没有回来,蔡国富多次去档案局询问,得到的回答总是"还在研究"、"马上就好"。 岁月如流水,转眼间26个春秋已经悄然而过,蔡国富从一个壮年汉子变成了满头白发的老人,而那份承载着家族荣耀的圣旨,却始终未能重回他的手中。 这些年来,蔡国富的生活仿佛被一个无形的钟摆支配着,每隔几个月,他就到县档案局门口,希望能够讨回自己的传家宝,但等待他的总是失望而归。 各种各样的理由如同一堵无形的墙,将蔡国富与他的传家宝隔开,直到2012年,蔡国富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新闻:《县档案局举办珍稀文物展,清代圣旨引人瞩目》,配图中泛黄的绢布、飘逸的龙飞凤舞,不正是自己朝思暮想的传家宝吗? 蔡国富不想相信,于是再次来到档案局,"蔡老先生,您可能记错了。"一位陌生的年轻局长说,"根据我们的档案记载,这份圣旨是您多年前就捐赠给我们局的,我们非常感谢您为保护文物做出的贡献。" 蔡国富只觉得天旋地转,他怎么可能会把祖辈传下来的宝贝随随便便地送人?就这样,75岁高龄的蔡国富,为了讨回自己的传家宝,毅然决然地将县档案局告上了法庭。 接下来的日子里,蔡国富仿佛又找回了年轻时的干劲,他四处奔波,联系村里的老人们作为证人,这些与他共同生活了大半辈子的邻居们都清楚地记得那份圣旨的来历。 有了证人的支持,蔡国富的信心更足了,庭审中,蔡国富的律师有理有据地陈述了案情,并出示了多位证人的证词。 而档案局方面则始终无法提供蔡国富"捐赠"圣旨的任何书面证据,于是法院宣判,认定圣旨归蔡国富所有,判决档案局于十日内将圣旨返还给蔡国富。 传统的文物保护往往侧重于将文物集中保管,但这种方式是否总是最佳选择?是否应该更多地考虑文物与其原主人、原生环境之间的联系? 蔡国富起诉档案局一案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不仅仅是因为其独特的案情,更因为人们开始意识到,即使面对强势的政府部门,普通公民也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案件的发展过程也在无形中提高了公众的法律意识。 只有在保护文物的同时充分尊重个人权益,才能真正实现文物保护的社会价值,这需要政府、民众、法律工作者等多方共同努力,构建一个既能传承历史文化,又能保障公民权益的和谐社会。 参考资料:《兰考一市民传家宝圣旨被档案局借阅26年 追要被拒》——中国广播网

0 阅读:972
评论列表
  • 2024-10-08 21:09

    难道是以为人家已经不在了,就公开了,结果人家还在?[静静吃瓜][静静吃瓜][静静吃瓜]

    唯一 回复:
    劝卷的很多,我爸朋友他叔解放时候很有名得画虎的画家,给了他一副画,政府去了不下十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