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冬,一个地主带着300多个鬼子进山找抗联,鬼子以防万一,沿途做记号,地

修竹崽史册 2024-09-23 17:37:16

1937年冬,一个地主带着300多个鬼子进山找抗联,鬼子以防万一,沿途做记号,地主见状挠谄媚道:“太君,这么走太慢了,这条路我十分熟悉,跟着我走是不会迷路的!” 黑龙江省汤原县的黄有是一位鲜为人知却令人敬仰的抗日英雄,他的事迹不仅展现了一个普通人对国家的忠诚,更诠释了何为大义凛然、舍生取义。 1899年,黄有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的一个普通家庭,1920年,他们举家迁往汤原县开垦荒地,凭借勤劳和智慧,黄有家族逐渐成为当地的富户,开垦出高达4500余亩的良田。 他们居住的地方因此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黄有屯”,这份来之不易的财富本可以让黄有过上安逸舒适的生活,但命运的转折点很快就到来了。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肆意侵占中国东北地区,面对国难当头,黄有没有像其他一些地主那样明哲保身,而是毅然加入了当地的红枪会,开始了他的抗日之路。 1934年春天,一个重要的时刻到来了,中共汤原中心县委负责人夏云杰在太平川召开群众大会,动员开明地主为抗日事业贡献力量,黄有慷慨解囊,不仅捐献了5匹马和10支枪,还要卖掉100余担粮食,将卖粮款全部捐给抗日游击队。 这一举动不仅展现了黄有的爱国情怀,也为他日后加入抗日队伍埋下了伏笔。 1935年,黄有做出了一个改变他一生的决定,他向家人表明了要参加抗日队伍的想法,并说出了那句令人动容的话:“没有国哪有家,当亡国奴的滋味不好受啊!”。 随后,他携带卖粮款加入了汤原游击队,不久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组织的培养下,黄有很快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抗日干部,先后担任司令部副官、稽查处处长,并负责后方密营工作。 黄有的抗日事迹中,最让人敬佩的莫过于他大义灭亲的壮举,当得知自己的内弟媳妇赵小脚与日本特务勾结时,黄有毫不犹豫地将其处决,他还将企图破坏抗日事业的亲侄子黄德生赶出家门。 这些行为虽然令人心痛,但却彰显了黄有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赞誉,日本侵略者对此极为恼火,扬言要除掉黄有,并抓走了他的全家人,封存了全部财产,面对这种情况,黄有忍痛将自己的家产全部付之一炬,以免落入敌人之手。 除了直接参与战斗,黄有还为抗日事业的长远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36年4月,在小兴安岭汤旺河流域,黄有参与创建了东北抗日军政干校,这所学校虽然只办了三期,但却培养了200余名抗日干部,为抗日战争的持续进行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持。 1937年冬天,黄有完成了他人生中最惊心动魄的一次任务,为了保护村民和战友,他假扮成地主,主动“带路”,引诱300多名日军进入深山。 在这次行动中,黄有展现出了惊人的智慧和勇气,他利用自己对山路的熟悉,带领日军在茫茫雪山中兜圈子,故意将他们引入歧途。 同时,黄有还巧妙地索要日军的食物,一方面减少敌人的补给,另一方面保存自己的体力,这个策略不仅体现了黄有的机智,也为后续的脱身创造了条件。 经过四五天的跋涉,日军的粮食和体力都已耗尽,黄有趁机逃脱,冒着严寒向大部队报告了敌人的情况。 由于长时间的严寒和劳累让黄有身受重伤,无法继续随队行军,为了不拖累战友,他选择留在后方养伤,可惜的是,由于缺乏药物和照顾,黄有的伤情每况愈下。 1938年3月,冯治纲带领着六军的战士们返回后方营地看望战友的时候,发现了一个令人心碎的场景,黄有的遗体趴在窝棚外的一个塔头墩子上,已经牺牲多日,这位年仅39岁的抗日英雄,最终因饥饿和严寒倒在了他深爱的这片土地上。 黄有的一生,是普通人到英雄的蜕变,是小富即安到舍生取义的升华,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国家危难之际,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守护家园的英雄,从一个富有的地主到坚定的共产党员,从慷慨解囊到亲身投入抗日斗争,黄有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国。

0 阅读: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