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9月,一个叫秦东昌的人,来到大陈岛担任蒋军总指挥。解放军翻遍国军将领名

历史有小狼 2024-09-21 17:43:13

1951年9月,一个叫秦东昌的人,来到大陈岛担任蒋军总指挥。解放军翻遍国军将领名册,也没找见此人信息,后来才得知,原来这个“秦东昌” 就是昔日大名鼎鼎的“西北王”胡宗南。 胡宗南,国民党的二级上将,曾因长期控制陕甘宁地区而被封为“西北王”。浙江镇海出身的他,早年便受到蒋介石的重用。 然而,在内战末期,胡宗南连续失守重要战略地点,终于于1950年3月26日夜晚,紧急撤离大陆,仅带6人到达台湾。此前,他所率领的部队曾在西昌被解放军攻破前夕全军覆没。 抵达台湾后,胡宗南未得到蒋介石的召见,选择在花莲的东海岸隐居,带着家人过着低调的生活。然而,他的平静生活未能持续太久。 1950年5月,由于连续失守西北及西南的战略要地,台湾监察院发起了对他的弹劾案,46名监察委员联名指控他的战略失误给国家造成了重大损失。 面对如此指控,胡宗南表现出了异常的冷静。在台湾,“立法院”中的108名立法委员为他辩护,强调他的忠诚与贡献,要求免除对他的议处。最终,国防部军法处宣布弹劾案的内容与事实不符,决定不将胡宗南付诸军法审判。 在此之后,1951年3月,胡宗南被任命为江浙反共救国军总指挥,负责整顿位于东南沿海的国民党残部及游击队伍。尽管从西北西南战区的最高军政长官到领导几个小岛的游击队伍可能看似地位有所下降,胡宗南还是接受了这一任务。 1951年9月,胡宗南抵达下大陈岛,采用“秦东昌”作为化名,象征着从此在东海中企图复兴事业。他的辖区广阔,从南田、渔山等岛向南延伸至福建的南北麂岛以及洞头等90余个岛屿。 胡宗南在下大陈岛建立了总指挥部,两个月后,将指挥机关迁至上大陈岛的大岙里,命名为“江浙人民反共救国军总指挥部”。 胡宗南上任后迅速组织整顿,将散乱的海匪部队编制为六个突击大队及一个总队,共约2万人。随后,胡宗南接到蒋介石的电令,要求利用战机,严惩共军。 胡宗南选定了白沙山岛作为首次攻击的目标,岛屿位于台州湾外的灵江口,因其地形小而难以发现,被视为易于攻克的目标。 1952年3月28日夜,胡宗南指挥1000余名海匪,在军舰和炮艇掩护下,偷袭白沙山岛。岛上守军由浙江军区某师警卫连及炮兵部分组成,他们顽强抵抗,将海匪的多次进攻均击退。 29日上午,浙江军区增援部队和华东军区海军炮艇大队赶到,与胡宗南的舰船激战,海匪损失惨重。 胡宗南的首次行动失败后,他决定亲自出马,选择农历十八夜晚进行第二次行动,以求一雪前耻。6月10日,他登上永寿舰,只带两艘军舰出发,目标是黄焦山岛。此岛位于浙江温岭与黄岩交界,胡宗南称这次行动为“黄焦战役”。 船队于次日拂晓到达岛附近。胡宗南命令开炮并登陆,但岛上守军浙江军区某团九连迅速反击,使海匪进攻受挫。经过18小时的激战,胡宗南见势不妙,命令撤退。增援部队的到来进一步加剧了海匪的失利,胡宗南回到大陈岛后,发现人员损失惨重。 胡宗南之后发动了多次小规模窜犯,包括对跪人山、松门角等地的偷袭,以及对南麂、北麂等岛屿的占领。但是,面对我军的坚决打击,这些窜犯活动未能取得显著成功。 到了1952年底,台湾当局曾宣布1953年为“反攻年”,然而由于我军的有效应对,这一年对于蒋介石集团来说,最终成为了“失败年”。 1953年5月29日,我陆、海军部队成功攻克羊屿、鸡冠山、大鹿山及小鹿山四座关键岛屿。这些岛屿控制着浙江温州湾的出海口,对地区安全具有战略意义。 在此次行动中,我军共歼灭了230余名敌军海匪。蒋介石对此次失利感到极大不满,严厉指责胡宗南,并命令其必须夺回失地。 胡宗南计划利用1600余名海匪和17艘舰艇发动反攻,于6月19日晚间出发,企图夺回大、小鹿山及羊屿。在“鹿羊之战”中,胡宗南的部队先以密集炮火对我阵地发起火力打击,随后发动了全面攻击。 羊屿和小鹿山的我军部队处于极其困难的境地,面对强大的敌军火力和恶劣的天气条件,多数守军壮烈牺牲。关键时刻,一支由华东军区海军十艘舰艇组成的增援部队迅速赶到现场,有效地加强了我方的火力。 胡宗南见到我军舰艇的突然出现,陷入了混乱。在我军的密集炮火支援下,正在登陆的增援部队成功登上岛屿,并迫使敌军节节败退。经过一夜的激战,胡宗南被迫命令其部队撤退,此次突袭以失败告终,敌军伤亡惨重,损失了大量船只。 随后的几天里,我军继续发起攻势,于6月22日攻占积谷山岛,进一步巩固了控制地位。胡宗南在重重打击后,最终失望地向蒋介石提交辞呈,结束了其在浙江沿海的活动,于1953年7月23日返回台北。 参考资料:杨者圣著. 杨者圣民国人物系列 西北王胡宗南[M]. 2017

0 阅读: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