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尔七部〗:淹没于藏族大海中的蒙古人
温纶说过去
2024-09-20 13:24:00
藏族民间史诗《格萨尔王传》中有一篇《霍岭大战》,说在格萨尔王时期,有一支被称为“霍尔国”的部落生活在康北地区。霍尔国与岭国之间曾发生过激烈的战争,最后被岭国征服。
关于霍尔国的位置,有一首弦子这样唱:“甘孜城啊甘孜城,甘孜城坐落在霍尔遗址上。”这些似乎都表明,格萨尔王所打败的霍尔国就在康北地区,即今川西地区的甘孜一带。
有趣的是,历史上藏族对蒙古人的称呼也是“霍尔”,康北的甘孜、炉霍两县和道孚县的部分地区,曾因受霍尔人统治而被称为霍尔地方,至今仍有“霍尔十三寺”,这里是康北自然环境、交通条件最好的地方,也是川藏茶马古道北线必经之道。
根据目前的考古资料可知,康区最早的文化便诞生于这里,这里分布着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卡娘沟遗址、西周至秦汉的卡萨遗址、战国至秦汉的吉里龙遗址,出土有陶器、骨器、铁器、铜器及骨珠、绿松石珠、玛瑙珠、野猪牙等各式先民使用的器物。
自秦汉以来,康区历来为藏族先民西羌、吐蕃所居,但在元代与明代,蒙古人曾先后两次进入康区。第一次是在蒙元时期,吐蕃诸部归附蒙古,元朝设宣政院管辖其地;第二次是在明代后期,瓦剌(漠西蒙古)和硕特部从新疆移牧于青海,并在固始汗率领下进入西藏,消灭藏巴汗政权后控制了整个青藏高原。
根据甘孜兰扎活佛手稿、章谷寺格聪活佛手稿、大金寺堪布《向巴克珠传集》等藏文史料,1251年元世祖忽必烈邀请萨迦法王八思巴到蒙古讲经,途经甘孜时提议建寺以利众生。一位蒙古大臣受命到康区选址建寺,期间使岗村地方(今甘孜县拖坝乡)一位藏女怀孕,寺院建成后他离开甘孜,临行前将藏女托付给当地僧俗首领。
后来藏女产下男婴,取名霍玛桑布,意为“意外所生蒙古之儿”,他长大后成为岗村地方的首领。传至第八代翁罗时期,将其辖地划分给五个儿子,成为霍尔麻书、霍尔朱倭、霍尔章谷、霍尔东谷、霍尔孔萨五大土司。
在康北民间传说中,这位蒙古大臣被传为忽必烈的儿子霍尔色翁,他与藏女所生男孩叫霍尔郎加。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在和硕特部征服康藏时,固始汗封他的七个儿子到甘孜北部,后来发展为霍尔七部。
清雍正六年(1728),清朝对霍尔七个部落首领授予土职。霍尔麻书安抚司,辖百姓665户;霍尔朱倭安抚司,辖百姓1666户;霍尔章谷安抚司,辖百姓3302户;霍尔孔萨安抚司,辖百姓932户;霍尔咱安抚司,辖百姓711户;霍尔白利长官司,辖百姓315户;霍尔东科长官司,辖百姓348户。清朝末年改土归流后废止。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