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唐氏—御龙氏—唐杜氏—唐国—晋国
温纶说过去
2024-09-19 13:41:40
在四五千年前的五帝时代,山西南部曾经有一个陶唐氏部落,这可能是一个善于烧造陶器的部族,核心区域位于唐地,因此以“陶唐”为氏族名称。今山西襄汾的陶寺遗址有可能就是陶唐氏部落的中心聚落。
陶唐氏部落的首领曾在五帝时代,继有熊氏(黄帝)、高阳氏(颛顼)、高辛氏(帝喾)之后,成为炎黄部落联盟的大首领,后世遂把陶唐氏人格化为五帝之一的帝尧(陶古读为尧),又称为唐尧。
陶唐氏衰落后,有虞氏取而代兴,其首领称为帝舜。此时从陶唐氏中分化出一支部落,其首领董父是飂叔安的后裔,被帝舜封以田土,赐以飂姓(刘姓),其部落称为豢龙氏,至夏代孔甲在位时衰落。
飂叔安另一支子孙刘累仕于夏王孔甲,称御龙氏,其后裔成为春秋时晋国六卿之一的范氏。范宣子追述自己的远祖时说:“昔匄之祖,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周卑,晋继之,为范氏。”可知在夏商两代一千年里,陶唐氏部落主体依然居于晋南一带,其分支部落有豢龙氏、御龙氏、豕韦氏,其国名大致一直称作唐国。
武王克商后建立周朝,周人的统治模式是分封姬姓宗亲与功臣为诸侯,让他们率领周人到所封之地取代当地原有的部落首领,融合当地的土著族群,建立新的国家。唐国作为自帝尧以来一直盘踞在汾水下游的古老部族,在周初可能仍然保留其土著势力。三监之乱中,古唐国加入叛乱,周公率师东征平息。
战后,古唐国势力迁于关中地区的杜地,史称唐杜氏,成为周王室再丰镐附近的附庸。西周后期,唐杜氏首领杜伯被周宣王所杀,其子隰叔逃至晋国为大夫,成为后来晋国贵族“六卿家”之一范氏的始祖。
随着古唐国贵族势力被迁至关中,周成王将自己的同母弟叔虞分封到原唐国故地为君,仍以“唐”为国号,史称唐叔虞。叔虞死后,其子燮父继位,将其国号改为“晋”。关于唐改国号为晋的原因,《汉书·地理志》说:唐有晋水,叔虞子燮为晋侯,是燮以晋水改为晋侯。
然而“晋”是一个寓意美好的古字,其在殷商卜辞中就已出现,造字之初意为从器中取物献于神明,有进献、上升之意。《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天降祉福,唐叔得禾,异亩同穗,献之成王。成王命唐叔以馈周公于东土,作馈禾。周公既受禾,嘉天子命,作嘉禾。
燮父继位为唐侯后,或许出于纪念先君唐叔虞向天子进献嘉禾的荣宠,也为了彰显吉祥的寓意,而将其国号唐国改称为晋国,这一国号一直延用了六百年左右,直至前5世纪三家分晋,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