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拳区别于其他拳派的显著特点是废除了沿袭数百年的套路和固定招法,使人的精神意识不再受到束缚,既注重锻炼形体,又特别注重人体神经系统的训练。
意拳强调有意识的运用精神假借,借以激发自身潜在的条件反射,从而调整全身机能,建立新的条件反射,使精神和肢体高度协调统一,再进一步就要使自我与大自然高度协调,充分发挥人体潜在的能量。说白了,就是通过意念训练调动更多的肌纤维参与自身的本能运动,提高人体神经系统支配肌纤维的能力,极大地挖掘人体的整体劲力。
形意拳的前身-心意拳就非常注重意念训练,如恨天无把、恨地无环,拉锚断绳,一斗碎碑等诸多劲意。而意拳不仅在训练方法上有了较大变化,更是巧妙运用自然界万物作为意念假借物来配合相应的功法训练,如皮筋、水、泥浆、风、树、球就是意拳中常用的意念。运用不同的意念假借物在训练中所求得的拳劲效果是不同的。如:全身各部位之间的细小皮筋相连是为了强化全身整体相争相合,充分利用人体重量和惯性;身体各部位与外界假借物之间的皮筋相连是为了将身体的整劲充分释放出来,给对手产生相应得攻击效果。水、泥浆、风、树意念的运用均是为了求取意中力,培养整体同动时的协调能力,由身体各关节部位的肌肉协调达到动作协调,进而达到劲力的协调,即身体整劲的充分体现,下面就“球”意念在意拳功法训练中的运用谈一下体会。
在平步撑抱桩初级训练阶段,可以运用三个“球”的意念。如双臂怀抱一“球”,只是抱住即可,随着功力的加深,可以假借为皮球、木球、铁球。双臂与胸腹共同抱球,头微微领起,两腿之间夹裹一“球”,求得两腿的撑裹力。在练习发力时,特别是拳法发力和旋转发力时,可意念假借双腿夹球快速搓动,使劲力传导升腾起来,同时意念假借臀部下坐一“球”,腰、臀部后靠下坐,练习有得,发力时就会产生向前、向上的起劲。开始时意念是一个气球,似坐非坐,有坐意即可,进一步练习,意念假设坐一皮球,体会一下皮球的弹性,找一找是否能够随时起、随时坐(这就是前、后发力的劲力练习),在练习向后的各种发力时,意念瞬间将臀下大石球坐入泥土之中(如扶按、钩挂、分挂和旋法发力等),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加大整体后靠下坐之力。
在平步托抱桩中,开始意念为双手臂托抱一气球,体会全身环抱、托抱之力,进一步练习,则要使意念中的球具备一定重量,这样双臂就要贯注意力,微微摸索托抱之力,这种托抱之力要配合头部的上领,背的后靠和腿部的上蹬来实现。求得的这种托抱之力是平步撑抱桩撑抱劲力的基础,由上托之力变为撑抱桩的向怀中的抱力,向中心轴的抱力不变。所以,托抱是撑抱的基础。再者撑抱桩通常说要撑三抱七,以我体会是只练抱、不练撑,抱力大,撑力自然有,撑只是抱的副产品。就像皮球一样,内部的气压产生撑力,气体有突破球皮而出的势能,而球皮是抱力的执行者,球只有具备一定的气压,而球皮具有足够的韧性,球才能具有较强的弹性,若是气压大而球皮韧性不够就会破裂,所以求抱自然得撑,抱是过程,而撑是结果,就像站桩一样,不用力自然增力,一用力反而没有长力的希望了,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逆向思维”。
平抱桩或推托桩则是在撑抱桩的基础上,加上平抱一球或推托一球的意念,同时还要有坐、夹球的意念。再有下颌夹一小球,腋下夹球,五指扣球等球意念的运用,对于训练劲力的饱满具有明显的作用。经过一定时间这种意念的练习,就会使身体各关节形成“拱形”的习惯定形,无意也定型,达到动作的自动化。在桩功的深入阶段也可意想自身如一个硕大之球,头顶天,脚踏地,前撑里抱自然界万物,后靠大山,支撑八面,充满太仓,求得精神和意念的放大和自身的浑圆如一。
在试力练习时,“球”的意念也就在桩的基础上赋予了一定的运动性能,或推拉球、提按球、旋动球、挤合球等。如在扶按球试力中,双臂上提下按大球,调动全身意力与之配合,求得向前、向上挤合与向后外分、下按之力,在练习扶按球发力时,双臂似把扶按之球很脆的拍进土里,臀部所坐之球似一下坐进土里。在前发力时双臂保持抱球意念,双手似向高远处抛球,像打篮球投篮一样。在钩挂、分挂试力时,要保持双臂抱球的饱满撑抱力,不可扁,前推时双臂似粘一大球前推;旋法试力是把一大球从前方带回身前,旋到身体一侧再向前推出,发力时是快速把大球回旋甩至一侧后方。摇法则是大球向我撞来,引带偏离我方身体后再向前推出。在双推手环绕单独练习时,可意念双臂缠裹一球,均匀滚动,不可滑掉,又要控制其平衡转动,所以,在试力和发力中均可以运用到“球”的意念。
在推手时把对方当成”球”,使自己形成“球”一样的劲力。在推手时各关节曲折处犹如夹球,肘关节要劲力饱满,曲而不曲,直而不直,攻守兼备。在与对方手臂的接触点上,有时需要手腕拧裹上扬或曲腕勾手、或钩挂时突出拇指一侧弯曲等等,根据搭手的不同情况用手腕和小臂曲折的凸面去接“点”。这里边有一个力点转换的问题,与对方一接手,在接触点不变的情况下,避开对方来力的顶峰-劲头的正面,转接顶峰周围,即接侧点,利用侧点(侧点是对方不得力之处)控制对方的劲源,并由侧点向对方的重心发动攻击,偏带、钩挂、扶按、旋动对方这个“大球“,乘机发力。让对手总是感到托着、按着一个球,力量落不到实处,好象一用力就“空”,像在泥地里失足滑到一样;一按对方就被膨胀弹起,脚底发空,犹如一个球总是围绕自己在各方向上滚动并时刻威胁而变幻莫测,很难找到对方的中心和重心。
把对方当成一个“大球”,我方双手臂不论拧裹钻翻,如何变化都要意在揉动、控制眼前这个球,意力点指向这个球的中心。这个球极有可能随时向我撞来,我方要因势利导、顺势而变,像包裹大球一样,要包裹住对方的意力点,笼罩住对方的双脚、双手、头及身体的各部位,这样才能有效控制对方的进攻,及时消化对方的攻击劲力。不论我双手臂在环绕的上下、左右、前后的每一个空间位置都要若有若无地指向这个“大球”的中心,时刻威胁对方的要害部位,使对方不敢脱手乱打。
在意拳拳法发力时为了充分体现出“一动全身转”的整体效应,也可以运用“抱球”、“抱树“的意念,要双臂、胸腹、两腿的内侧都要抱,整个身体都要“包裹”,不要只是简单的双臂抱。要”头顶天“-上领、脚蹬地“如钻”,整体“抱球、抱树”拧转,犹如双肩平园上的一“点”飞速脱离圆(运动轨迹如圆上的切线)而抛出,此点与周身各处相争、与天地和自然界万物相争。
在钻拳发力时,意念两臂和周身怀抱一球快速揉动、滚搓,保持双臂的饱满间架,攻防合一,有效利用整体间架转动防守和发力。栽拳发力也同钻拳发力一样,只是揉动球的身体部位有区别而已。在横拳发力时也要着意体会在整体“抱”的基础上,双臂搭扶在身前一个大球上。右横拳发力时,左臂向左回揉带大球,右肘下及大小臂下侧向前、向左方快速搓滚大球,胸腹肩胯均内裹催动大球快速转动,时刻保持双肘、双臂的相争相合;直拳练习也可参照横拳练习。在拳法发力时适当运用“球”的意念,可以增加整体相合的能力,增加下肢的蹬弹力,达到增大打击效果的目的。
以上所谈“球”意念的运用,只是意拳训练的初级阶段,待形成一定习惯后就可以摒弃这种意念,着意体会天人合一、与大自然万物合一的意感,充分挖掘人体潜在能量,深入思悟王芗斋先生“假借宇宙无穷力”的内在精神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