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强人必看!从「宁羌」到「宁强」始末记
温纶说过去
2024-09-18 12:34:19
宁强旧称宁羌,古属梁州,为氐羌所居,唐代在罗村坝设嘉牟县,在阳平关设三泉县。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羌人田九成与高福兴、王金刚奴、何妙顺等人,以白莲教为号在今宁强县境内起义。田九成自称“汉明皇帝”,建元“龙凤”,高福兴称“弥勒佛”,王金刚奴、何妙顺等称“天王”。
当时设在甘肃徽州的宁羌卫发兵进剿,田九成以马面山为据点,招徕四方流民前来投奔,势力迅速扩展到阳平关,然后挥师北上攻陷略阳,又渡过白水焚城徽州,在陕甘一带引起震动。明太祖朱元璋派武定侯郭英、长信侯耿炳率军进剿,高福兴、田九成及其下属四千余人先后被俘,朝廷“诏诛同谋,遣散胁从”,田九成被处死。
鉴于这场叛乱的严重性,明廷于第二年即洪武三十年(1397年)命宁羌卫指挥使姜观在羊鹿坪屯垦筑城,这里西连甘肃、南抵四川、东北沿汉江而下直通汉中,是扼守川、陕、甘三省的通衢要道,所以宁羌卫从徽州迁至羊鹿坪,这就是今宁强县城所在地。一开始这里只是宁羌卫署所在地,到了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又设置宁羌州衙,辖宁羌、略阳、沔县。
清代废卫所制度,宁羌卫被废,宁羌州仍存。民国二年(1913年),宁羌废州存县。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宁羌县长刘法钰拟更“宁羌”县名为“宁强”或“汉宁”或“嶓冢”或“嘉陵”,具文呈报重庆国民政府后核定为“宁强”。次年批文到县,此时监察院院长于右任恰好路过宁强,遂题写“安宁强固”四字匾额,以作为新县名的解释。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1月1日,宁羌县名正式更改为“宁强”,此后一直沿用至今。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