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陕西一少年将自己在河里捡到的“皇后之玺”捐献给国家,得到20元奖励,

马二历史趣闻 2024-09-14 15:54:51

1968年,陕西一少年将自己在河里捡到的“皇后之玺”捐献给国家,得到20元奖励,没想到44年后,博物馆再次联系上他:你捐的是国宝,价值不可估量!赶紧过来领奖!   1968年在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大背景下,一个名叫孙忠良的少年在陕西的一条小河边无意中发现了一块异常的玉石。这时期的中国,处于文化大革命的风暴中,社会动荡,物质匮乏。孙忠良家境贫寒,父亲孙祥发是一个朴素的农民,他们生活在一个小村庄,经常需要走很远的路去市场或者到河边取水。孙忠良的发现不仅是出于好奇心,更多地是他对家乡深厚历史的一种无意识的探寻。   1968年的一个清晨,孙忠良像往常一样,踢着沿路的小石头前往河边。河边的风景总是让他感到宁静,河水潺潺,岸边的柳树随风轻摆。在这样一个平凡的日子里,孙忠良的命运因为一次偶然的发现而改变。他的脚边,一个普通的小石头滚下坡,落在河岸边的一堆松散的泥土上。孙忠良好奇地走过去,准备捡起石头继续他的游戏,却意外发现石头旁边似乎有什么东西在泥土里闪着微光。   他蹲下身子,用手指挖掘,泥土中慢慢露出了一个洁白如玉的物体,方形的边缘清晰可见。孙忠良的心跳加速,他从未见过这样的物体,它与周围的石块截然不同。当他完全将这个物体从土中掏出时,看到了一个光滑的玉石印章,上面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和文字。   孙忠良小心翼翼地将泥土清理干净,那玉石的表面更加明亮了,他能清楚地看到上面刻着的是一只螭虎,看起来生动而威严。玉石的一角刻有几个古篆字——“皇后之玺”。孙忠良并不识字,但他能感觉到这玉石非同小可,这让他即兴奋又紧张。   他怀着复杂的心情带着这块玉石回家,向父亲孙祥发展示。孙祥发虽然也不识字,但从玉石的精致程度和孙忠良的激动态度中,他意识到这必定是一件珍贵的文物。决定在闲暇时带着这块玉石去当地的文物鉴定部门寻求专家的帮助。   到了文物部门,专家们对这块玉石显得异常兴奋。他们仔细地检查了玉石的材质、刻工和图案,一位年长的专家认出了这是极为罕见的羊脂玉,触感温润,图案之中的螭虎表情矍铄,显示出极高的艺术价值。通过进一步研究,专家们确认这是汉代皇后吕雉所用的印章,刻有“皇后之玺”四个大字,玉石下方的沁色说明其历经岁月的洗礼仍旧保存完好。   专家们了解到孙忠良是在河边无意中发现这枚印章的,考虑到这一地点正处于汉高祖刘邦的长陵附近,进一步证实了玉印的出土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孙忠良和孙祥发听从专家的建议,决定将这块玉印无偿捐献给国家,以供更多的学者和公众研究和欣赏。   当地文物部门的专家对孙家的高尚行为感到赞赏,决定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作为感谢。他们从自己的腰包中掏出了20元钱,虽然不多,但在那个年代对于一个农民家庭来说已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孙祥发虽然推辞了几次,但最终还是接受了这份心意,带着满足和自豪的心情返回了家乡。   这块皇后之玺在当地的博物馆中被特别安置在一间照明柔和、环境庄严的展厅内。其展柜是专门设计的,内嵌最新的防护技术,确保这珍贵的国宝得到最好的保存。每当阳光透过高窗,光线被微妙地折射,那块皇后之玺在灯光的映衬下,仿佛又重现了它的往日荣光。玉石表面的每一道刻痕都历历在目,那精细的螭虎图案宛如即将跃出玉面,那古老的篆书字迹“皇后之玺”显得庄严而神秘。   展厅的墙壁上,用金色的字体详细描述了孙忠良发现玉印的故事,这段描述配以一些黑白照片,记录了那个岁月的陕西农村的模样:泥泞的小路、简陋的木桥以及河边洗衣的妇女。这些照片让参观者仿佛能够穿越时空,回到那个让人怀念的年代,感受那个时候的人们生活的艰辛与朴实。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件国宝在博物馆的展出逐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与历史爱好者。他们中有许多是专程从其他城市甚至国家前来,只为一睹这块传奇的玉印。孩子们在父母的带领下,听着解说员细致的讲解,眼睛里闪烁着对历史的好奇与敬畏。摄影师们则试图从每一个角度捕捉玉印的细节,希望通过他们的镜头,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这份历史的重量。   44年后的2012年,当孙忠良接到博物馆的电话时,他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电话那头传来的是博物馆馆长温和而尊重的声音,邀请他参加一场特别的文化活动。这场活动不仅是为了表彰他年轻时的无私行为,更是为了提高公众对文物保护意识的重视。孙忠良听后,心中涌动着难以言表的情感,他深知,那块玉印不仅改变了他的命运,更成为了激励一代又一代人珍视文化遗产的象征。

0 阅读:590
评论列表
  • 2024-09-14 20:11

    哈哈哈哈SB

    丞森天下 回复:
    你够二的,这是刘邦老婆吕雉贴身随葬物品,现在是陕博镇馆之宝之一,你要么偷运国外当卖国贼,否则拿在手里一辈子都不敢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