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科学家陆元九公派赴美留学,在轮船上,他因为太过饥饿多拿一个面包。这一幕刚好被附近一个正在拿自助餐的美国人看到了,这个美国人狠狠地盯着他,一脸鄙夷地说:“真不要脸!” 1960年,一个身材瘦削的中年男子踏上了深圳罗湖桥,脸上洋溢着激动的神情。他环顾四周,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仿佛要将祖国的空气永远铭刻在心间。 这个人,就是我国著名科学家陆元九。 十五年前,年仅二十八岁的陆元九作为第一批公费留学生,怀揣着科学救国的理想,登上了前往美国的轮船。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百废待兴的中国急需大批科技人才。陆元九与其他留学生一起,经过两个月的艰难等待,终于登上了一艘开往美国的军舰。 然而,这艘军舰几乎全是美国大兵,陆元九是舰上唯一的中国人。异国他乡,文化差异,再加上语言不通,陆元九感到异常孤独。 舰上的伙食很差,每天只供应有限的食物。 一天,饥肠辘辘的陆元九多拿了一块面包,正要走开时,一个美国兵狠狠地盯着他,脸上满是鄙夷,冷冷地说:"真不要脸!" 那一刻,陆元九脸上火辣辣的,仿佛被人扇了一巴掌。 作为一个中国人,在外国人面前受到这样的羞辱,陆元九感到无地自容。他默默地放下面包,走回了自己的床铺。这一幕,成为陆元九此后人生中挥之不去的记忆。 在那个年代,像陆元九这样的中国留学生,在国外往往要忍受种种歧视和欺凌。 军舰上,一些美国大兵经常故意刁难陆元九,嘲笑他的英语口音,有的甚至伸出脚来绊他。 面对这一切,陆元九选择了隐忍,他把所有的苦难深深埋在心底,从不对别人诉说。 历经两个月的海上颠簸,陆元九终于抵达美国。他考入了当时世界一流的麻省理工学院,选择了一门非常冷门的专业——仪器学,也就是现在的惯性导航专业。 这是一门极其困难的学科,几乎没有美国学生愿意学习,因为课程工作量是普通专业的两倍。 陆元九之所以选择这个专业,是因为他意识到这将是未来军事和航天领域的核心技术。 为了实现科学救国的理想,陆元九毅然选择了这条荆棘之路。 就这样,怀揣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带着对知识的无比渴求,陆元九在麻省理工学院开始了他的学习生涯。 在那里,他终日埋头苦干,攻克一个个难题,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一个新时期的中国科学家,正在异国他乡铸就! 四年后,陆元九终于攻克了这一全新领域的难关,获得了世界上第一个惯性导航博士学位。 这一成就不仅填补了国际学术界的空白,更让美国科学界刮目相看。 许多美国高校和研究机构向这位年轻的中国学者抛出了橄榄枝,希望他能留在美国工作。 然而,此时的陆元九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回到祖国,献身新中国的建设事业。 1949年,当他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时,激动得热泪盈眶。 他迫不及待地想要踏上归程,去实现自己的报国梦想。可是,美国政府却对他百般阻挠,不允许这位掌握着尖端军事技术的科学家回到社会主义阵营。 无奈之下,美国有关部门甚至逼迫陆元九加入美国国籍,以此来挽留这位天才科学家。 面对强大的压力,陆元九没有屈服。 他坚定地回绝了美方的要求,表示自己永远是中国人,永远效忠于自己的祖国。但为了在美国生存,他不得不接受了绿卡。 此后的日子里,陆元九虽然身在他乡,却始终心系祖国。他每天都在默默地关注着新中国的发展,为祖国取得的每一项成就而欢欣鼓舞。 同时,他也在寻找各种机会,希望能尽早返回祖国。然而,美国政府的阻挠却越来越严重,甚至不允许陆元九与家人通信。 就这样,在异国他乡,陆元九度过了煎熬的十一年。 在这期间,他与同是留美学生的王焕葆结为夫妻,两人共同孕育了爱情的结晶。但即便生儿育女,即便事业有成,陆元九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他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祖国,渴望报效祖国。 命运终于在1956年出现了转机,这一年,中美双方就遣返在朝鲜战争中被俘的美军士兵达成协议,作为交换条件,美国政府同意让部分在美中国留学生回国。陆元九看到了回家的希望,欣喜若狂。 由于当时中美尚未建交,陆元九无法直接从美国返回中国。他只能想办法联系了印度驻美大使馆,请他们帮自己偷偷购买了回国的船票。当陆元九拿到那张船票的时候,激动得泪流满面。 多年的期盼,终于要成真了! 就这样,怀着满腔热情和必胜的信念,陆元九登上了开往祖国的轮船。离别的时候,他紧紧拥抱了妻儿,嘱咐他们要照顾好自己,等待他的归来。 船上,陆元九一连几天都无法入眠,他满脑子都是即将到来的和祖国的重逢,以及未来为国效力的宏伟蓝图。 十一年,4000多个日日夜夜,陆元九在祖国的召唤中煎熬着、等待着。历尽艰辛后,他终于踏上了归途。一个新时期的科学报国者,即将融入新中国的怀抱! 参考资料: 《陆元九:把一生精力献给祖国航天事业》来源:中国军网
向伟大的爱国科学家致敬!
要是象印度人那样,别人说什么话都不会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