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绩效考核在企业里经常出现两种结果: 1.打分、填表、走形式 一到年

绩效咱得细细谈 2024-09-12 15:27:27

一般而言,绩效考核在企业里经常出现两种结果: 1.打分、填表、走形式 一到年底考核,国企里通常就会遇到打打分,填个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结论,干的好的95分,干的差的90分,也没人来计较这些。在一些民营企业,大家不知道最后年终奖领导如何分配,填了考核表到底有没有用无从知晓。而有的外企虽然有考核规则,但没有公开、透明的机制,久而久之考核就成了一纸空文的走过场。   为什么会造成走形式?一方面是因为设计操作过于复杂,另一个原因是机制导向不匹配,“责任大、权益小”,考核指标多达十几个,考核奖金却少的可怜,干的好不仅不容易,而且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完成任务就几百元,而那么多的考核指标就像一个个地雷一样,横亘在每一个被考评的员工面前。   2.“严刑拷打”,考核变成了“拷核” 仔细想想国企里那种“干好干坏,分都不赖”的现象,一是大家都脸上好看,二是担心真的扣钱。说到扣钱,民企也好,国企也罢,都是一样的,人人都担心扣钱,绩效考核已经在大家心里等同于扣钱考核了。   为什么好好的考评机制,会变成人人谈考色变的老虎?   正如G所说的那样,绩效方案考量不够全面造成的老板违约,和因为制定的目标过高导致员工无法完成目标时的员工违约,是考核变成了“拷核”的根本原因——人考跑了,钱也考没了。   实际上企业家只需要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公司的员工,会接受这种考核吗?   对于员工来说,你可以发挥一下主观能动性,能不能向老板或HR负责人提出适合你们企业的,改变无效考核方式的建议?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