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学校可真行啊,都把生意做到学校里来了。在湖北咸宁有个小学,那班主任因为班里订牛奶的孩子太少,就在家长群里放话了:“不订牛奶,是不是对我这个新班主任有意见啊?完不成任务,就让孩子们一起挨批。” 学校说了,这老师就是说话急了点。
从家长举报的聊天记录能看出来,这老师是新上任的。就因为订牛奶的人少,她就在群里问家长,是不是故意不订牛奶来抗拒她。还说以前听说这个班的家长都可开明了,都支持老师工作,现在咋一点都看不出来呢。
这老师这么一说,好多家长都不乐意了。有的家长说孩子不想喝牛奶,有的就直接回不订。
后来学校也承认有这事儿,去班里一看,确实订奶的学生不多。老师就是说话急了。现在教育局也管这事儿了。
有网友就说了:“老师的工作不是教书育人吗?咋还干上销售了,还弄成任务了。” 还有网友说:“现在有些老师动不动就说不订牛奶就是不支持老师工作,可这牛奶孩子不喜欢喝呀,我们家长可以买孩子喜欢的牛奶喝。”
确实是这么个理儿,老师把订牛奶和 “支持工作” 挂上钩,家长就挺为难的。老师的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又不是卖东西。硬把消费行为和教育工作扯一块儿,不合适。
从老师的角度看呢,可能是学校有任务压着,或者是担心自己新当班主任没得到家长信任,才这么说。但这么说话确实不对,尤其是在家长群里公开说,很容易惹家长不高兴。毕竟家长订不订牛奶,更多的是考虑孩子的喜好或者家里的情况,又不是看支不支持老师。
就像前两天上热搜那个事儿,订牛奶的同学互相干杯,说是自愿订购,可没订牛奶的同学明显被打压了。一旦自愿的事儿变成 “隐形强制”,那性质可就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