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开始走流程了。 听到这个消息我心里没有一丝波澜,甚至还有一些想笑,很多人连工作都够呛能保住,还考虑啥退不退休的事。 再者说来,欧美都在延迟退休,也不只中国一家,可能这就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吧。 很多人不爽,无非是认为自己利益受损,但你要跟他说因为养老基金收入有限,从今儿起每年养老金按固定金额发,不再上调,那第一时间跳出来骂街的还是他。 又不想多掏钱,老了又想多拿钱,哪儿那么多既要还要的好事。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分为职工养老和居民养老,职工养老的缴费对象包括企业职工、机关单位职工和灵活就业人员。可能很多人听过“养老基金累计结余会在36年耗尽”的说法,但实际上这个说法针对的是企业职工养老。 居民养老虽然结余没有企业职工多,但因为待遇水平不高反而能坚持更久。哦...其实机关单位职工养老结余更低。 如果哪天所有人都不交养老保险了,那存量的企业职工养老大概能承担14个月的支出,居民养老30个月,机关单位职工养老只能坚持3个月,所以为什么公务员养老要和企业职工养老并轨,一是为了公平,二是现实所迫。 养老基金的收入主要是保费和财政补贴,企业职工养老的保费收入占比最高,81%,居民养老起步最晚,且覆盖人群的收入相对较低,所以它来自财政补贴的占比最高,62%。机关单位职工养老卡在两者之间。 养老基金的支出95%都是养老,只是职工养老的资金池还多了医疗补助金和丧葬抚恤补助两个支出科目。 整体看,养老基金每年还能略有结余,但收入端因为人口原因在降速,同时支出端基本养老金涨的更快,15年以前每年涨10%,近些年每年涨5%,所以预期不好。 按地域分的话部分省份问题很大,以22年为例,广东职工养老的结余最高(北京上海如果放开户籍限制可能会反超广东),东北三省因为劳动力大量流出,收支情况最差,都是负结余,所以网上一直有广东人养东北人的调侃。 居民养老因为有财政兜底,所以负结余的情况不太常见,当然,经济发达的省份、人口多的省份的结余水平普遍还是要高一些。 所以为了平衡各省间的收支结余压力,针对企业职工养老搞了统筹制度,东三省作为人口流出大省每年收到的调剂资金最多。 正是因为各省的发展程度不同,所以大家的养老金待遇有时候差距真挺大的,下图是职工养老和居民养老在不同省份中的人均待遇, 总之养老是个大问题,国家也做了很多努力去消除大家认为的不公平,比如文章里提到的公务员养老金并轨、统筹制度等等,还有股民常见的扩大养老基金入市投资比例,但还是那句话,这都是小钱。 企业职工养老的收入大头就是保费,提高保费收入的办法我能想到的,要么提高缴费基数,要么延长缴费时间,哦还有一个,放开移民。 显然这仨办法里,就延长缴费时间,也就是延迟退休接受度略大一些,至少还有个自愿原则,而且在支出端也直接推迟了养老金收支矛盾的爆发时点,一石二鸟。 其他两个引起的舆论反弹只可能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