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队的时候,为何某些基层干部不在乎农民? 昨天去理发,遇到一位七十多岁的阿姨

禾麦文化吖 2024-09-06 10:13:31

生产队的时候,为何某些基层干部不在乎农民? 昨天去理发,遇到一位七十多岁的阿姨。遇到这个年龄的人,总爱向他们询问往事,因为他们这代人就是活生生,有细节的近代史。 阿姨是临省和我们搭界的县里人,儿子在我们市里工作,她来给带孙子。 我问阿姨,三年困难的时候,她们怎么过的? 阿姨说,那会儿她年龄小,但记得吃公社食堂。县里干部来公社食堂检查的时候,公社食堂给上级展示的是一屉大窝窝头。但上级一走,真正开饭的时候,食堂给社员吃的却是小一大圈的小窝窝头。 小窝窝头也没有的时候,群众就发挥自救的本能了。榆钱,柳叶是上品。后来,从河里捞出一种很长的植物叫“红藤”,回家磨成粉吃……不知道怎么熬过来的。 根据已经公布的史料,三年困难的时候,很多地方之所以造成悲剧,是因为群众没饭吃的时候,出于本能逃荒。但当地干部怕出去逃荒的人太多,影响不好,危害自己的仕途,派亲信守在路口,把出来逃荒的群众硬生生逼回家去,家里没有粮食,只有悲剧了。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严格来说,是没有官的,只有为人民服务的干部。 但当年,某些干部的行为,又表明,他们对群众的利益、诉求、意见,是不怎么在意的,或者说不放在第一位的。干部真正在意的是上级的意见、评价,因此千方百计给上级留下好印象,哪怕是假象。 中国自古以来,由于人口基数大,再没有饭吃,只要不做最底层的群众,只要高出地皮一点,只要有一丁点权力,哪怕是做权力的附庸和喽啰,都会有饭吃,不会有饿死之虞。 几千年的封建传统,固然有孟子的“民为上 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朴素民本主义思想,但在现实生活中是倒过来的。 现实中权力是自上而下授予的。民众不参与权力的产生。或者只参与对实际自上而下产生的权力,进行形式上自下而上产生的“合法性”背书。 又由于几千年来,最底层民众的生活太苦。权力所有者为保住权力,避免堕入最底层的恐惧,所催生的欺上瞒下,迎上压下的动力非常充沛,手段非常凶残。 进入现代社会,和封建社会当然不同。共产党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因此将群众的利益和意见代表好,实现好,是当然之义。 要从制度设计上避免权力的“名义所有者”人民群众,和权力的“实际代理人”干部之间,发生脱节。 我们当然要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但要注意,在干部选拔任用中要注意反映“真实民意”。避免那些投机者,只要摆平一把手,就万事大吉的情形。 譬如,某人臭名昭著,群众基础很差。但由于摆平了一把手,在干部选拔任用征求群众意见环节,一把手把“群众”换成另一个部门不熟悉他的人,更甚至让他本人自己挑选能给他投赞成票的群众。进一步强化和助推只惟上,不顾下的歪风。 这实际上和当年公社食堂,干部给上级看大窝头,给群众吃小窝头,之间存在草蛇灰线的联系。 只是拿群众说事,掩饰不住骨子里对群众的看不起、不耐烦、不在意。权柄在手,趁乱搞点猫腻,按自己的意思随意摆布、展现、遮蔽、拿捏,谁看见?谁在意?谁知道?反正出来的都是形式合法的东西,本质还是少数人乃至个人的意志 。 这就是需要深化改革的地方。 @禾麦文化 #评论区晒图挑战赛# #评论区出主意大赛# #三农# #民生#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