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八路军在公路上埋伏,准备给日军致命一击。岂料日军竟来了一个中队,于是

哄动这史记 2024-09-06 07:19:21

1945年,八路军在公路上埋伏,准备给日军致命一击。岂料日军竟来了一个中队,于是排长下令撤退,谁知一个小战士却没有听到,反而向后问道:“排长,鬼子来了,还打不打呀?”   “排长,排长,这仗到底还打不打了?”   眼见着鬼子离他越来越近,赵友金赶紧向后方问去,可此刻在他身边哪里还有战友的影子。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1928年,赵友金出生于山东,曾经也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可自打小日本鬼子闯入中国之后,他原本幸福快乐的生活就遭到了破坏。   无奈,赵友金只好参加了抗日队伍,寄希望于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赶跑小鬼子,为家乡和人民重新带来幸福的生活。   16岁那年,赵友金参加了中人生第一次战斗。当时由于我军弹药稀缺,所以每名战士能够配备的弹药也只有10发,不过,这对于第一次踏上战场的赵友金而言,已经十分阔绰了。   作战前夕,赵友金兴奋的整整一夜都没有睡着觉。   那晚,他躺在床上,心里想着的就是用手中的枪为死去的乡亲报仇,但这样一来,也使得本来参加伏击的他难免有些精神疲惫,等到排长喊他上战场的时候,已经是隔天的大清早了。   此次伏击,排长可谓是做了万全之策,无论伏击地点也好,还是阵型及人员分配也罢,都和中国古代兵法不谋而合,排长坚信这一次一定能将小鬼子打个落花流水。   可令人想不到的是,小鬼子虽然照常来到了伏击点,但他们的人数却让所有人大吃一惊。   因为鬼子竟然足足来了有一个中队。   以他们这点人手根本无法与之力敌,如果冒昧的进行伏击,恐怕等待战士们的只有死路一条,所以为了保证我军的有生力量,排长只好忍痛放弃了此次伏击计划,赶忙向身边的战士们说道撤退,撤退。   当时,由于日军距离我军十分接近,所以排长只好命通讯兵向战士们传达撤退命令,而一旁的赵友金此刻正神全神贯注的注视着小鬼子,当听到撤退命令后,他竟然不小心忽略了,这才闹出了开头的那一幕。   “排长,到底打还是不打呀?”赵友金小声的向身边问道,可此刻哪里有人还会回应他。   连问了几次,他都未得到答复,赵友金赶忙向后方看去,可此刻身旁早已空空如也,他这时才反应过来,战友们早已撤退了,眼下只有他一个人在面对着这一个中队的鬼子。   那么他该如何是好?   眼见着敌人离他越来越近,赵友金望着手中的枪和子弹,咬着牙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如果跑不了,怎么也要拉两个小鬼子垫背。   只见赵友金将子弹上膛,瞄准了鬼子的一个指挥官,随即只听“砰”的一声枪响,敌人应声倒地。   这时,小日本鬼子还以为自己落入了我军的伏击圈,赶忙寻找起掩体来。   见状,赵友金并未草率的与敌进行搏斗,十分擅长随机应变的他当即拿起枪往后方边战边撤。   而与此同时,排长在撤离后清点人员时也发现了赵友金并没有跟上队伍。   枪声一响,他当即就明白过来了这一切,随即带着几个战士们赶了回来,并与追随而来的赵友金相遇。   而赵友金用仅有的十发子弹打死4名鬼子,打伤两个。   后来,赵友金更是凭借自己聪明机智与英勇的抗战能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屡立战功,在1955年时被授予大尉军衔。

1 阅读:3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