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起义的蒋军兵团司令官裴昌会,面对贺龙的接见,他的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情感。但贺龙却说:“战场上打死人不算血债,这话要说清楚。” 1896年,裴昌会,出生在山东潍坊的一户殷实之家。 怀揣着对军旅生涯的向往,他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成功进入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此后,裴昌会便踏上了充满荣耀与挑战的征途。 在国民党军队中,他以出色的指挥才能和独特的个人魅力脱颖而出,从一名基层排长迅速崛起为备受瞩目的高级将领。 抗日战争的烽火连天,裴昌会身先士卒,展现出了过人的战斗意志和深沉的爱国情愫。 作为国民党军第四十七军的军长,他率领部队与日寇浴血奋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然而,战争也给裴昌会带来了难以言喻的苦难。 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他亲眼目睹了家人被日军俘虏并惨遭杀害的惨状。 这份刻骨铭心的悲痛深深烙印在他的心灵深处,也让他更加珍视和平的宝贵。 解放战争的硝烟弥漫之际,裴昌会站在了历史的十字路口。 面对残酷的战争现实和民族大义之间,他必须要作出一个抉择。 是坚守国民党阵营,还是选择起义,走向一个新的方向? 抗日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期待着政府能够带来安定与繁荣。 然而,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却意外地发动了内战,打破了人们的憧憬。 在这种形势下,许多心怀国家利益的爱国将领,在解放战争中选择了和平起义,不再助蒋为虐。 此时的裴昌会已经洞察到国民党内部问题的严重性。 他目睹了国民党军队在战争中的连连失利,以及党内的腐败和守旧思维如何阻碍着国家的进步。 这种对现状的强烈不满推动了裴昌会寻求变革。 同时,作为一位爱国将领,他在抗战中与八路军并肩战斗,共同抵抗外敌的经历,使他深知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 在解放战争中,他不愿看到同胞相残的悲剧,更倾向于通过起义来减少流血冲突,为国家和人民谋求福祉。 此外,裴昌会领导的部队在战争中损失惨重,金圆券的贬值导致军饷购买力大降,军纪也日渐败坏。这种内外交困的境地让他深刻认识到,必须寻求改变才能走出困境。 值得一提的是,他的老部下李希三作为前共产党员,向他传递了共产党的理念和政策,加深了他对共产党的了解,也为他建立了与共产党的联系。 裴昌会想要起义,但这条路上,他深知会面临诸多困难和不确定性。 幸而,共产党向他展示的诚意和保证,如胡耀邦等领导人的亲自接触和承诺保障起义部队的安全与待遇,使他对起义后的未来有了更清晰的期待。 12月23日深夜,裴昌会召集亲信秘密会议后决定起义。25日,贺龙司令员乘车到达德阳,与裴昌会碰面。 面对贺龙,裴昌会显得有些愧疚,他坦言:“其实早在半年前,我就已经与解放军有所接触,然而却一直迟疑不决,直到今日才下定决心起义。对此,我深感歉意,似乎有些顽固不化了。” 贺龙立刻捕捉到了裴昌会心中的不安,他以大度的态度宽慰他,战场上的是非恩怨,就让它随风而去,不必再提。 裴昌会听到这番言辞,顿时感到如释重负,随后的对话也因此变得轻松而自然。 30日,随着贺龙的一声命令,入城仪式在震天的军乐、口号、鞭炮和锣鼓声中隆重开始。 成都的30多万市民在长达20里的入城路线两旁热烈欢迎解放军的到来。 在后来的解放战争中,裴昌会继续率领部队作战,为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到了晚年,裴昌会选择了加入民革,他充分发挥自己的影响力,积极倡导两岸和平,为祖国和平事业贡献了诸多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1989年裴昌会在93岁高龄之际,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夙愿,成为了我党的一员。 然而,岁月不饶人,1992年,裴昌会因疾病离世,享年9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