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被贴上终身服药的标签,其实医圣张仲景,早就留下降压妙方】 开篇之前,我

心血张大大说 2024-08-29 11:09:29

【高血压被贴上终身服药的标签,其实医圣张仲景,早就留下降压妙方】 开篇之前,我想知道还有多少人还在弘扬中医,信仰中医,支持中医! 中医有多神奇? 早在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见到20岁的侍中王仲宣,只看一眼,张仲景便断言,说王仲宣会在40岁发病,半年后眉毛掉光后死去,让他抓紧开始服用“五石汤”,王仲宣认为张仲景胡说八道,并未理会,就这样20年之后,王仲宣发现自己的眉毛开始脱落,又过了187天不幸离世了。 真正的中医,面对再难治的病,都会有相应的解决方法。5000多年的中医传承,如今怎么有那么多人不相信呢,今天我们就以高血压为例,通过张仲景的一个方子,来看看高血压是怎么被治好的。 曾经有一个患者,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他今年56岁,找到我时,高血压已经有2年了,换过三四种降压药,效果都不理想,测量血压160/100mmHg。连他的主治医生都告诉他,他的高血压很顽固,让他做好长期治疗的准备。 为什么他让我印象深刻呢?面诊时我发现他的临床表现和其他人并不相同,刚进门,他就有气无力的,说话声音没什么力气,也没有脸红目赤的症状,日常畏寒怕冷,手脚总是暖不热,夜尿频多,早上起来头晕眼花的。 望诊我发现他舌质淡,舌苔薄白而滑,触诊脉象沉细,并不似其他高血压患者那么有力。 我认真观察这位患者的症状,根据他的病情开了一个方子: 麻黄,制附子,细辛,山茱萸,白术。 以上药物用水煎服。 患者根据我的要求进行服用,一个疗程之后,他兴奋的告诉我,他感到手脚有明显回暖,说话做事都有劲了,感觉自己状态明显变好了,再次测量血压:150/90mmHg。 我又安排他再次服用一个疗程,后来又根据病情辨证苓桂术甘汤以巩固效果。治疗结束后,患者血压稳定在120/80mmHg,头晕、乏力、尿频、畏寒等症状消退。 熟悉中医的朋友可能看出来了,这个方子,来源于医圣张仲景的一张名方“麻黄附子细辛汤”,我在其基础上又增加了山茱萸和白术而成。 为什么这么用? 显而易见的是,这个患者的高血压和一般都不大一样,这注定一般的治疗起不到什么好的效果,治疗方法就要另辟蹊径。 他畏寒怕冷,四肢发凉,再根据他的脉象、舌象来看,无疑是出现了阳虚。 阳气就像是体内的太阳,缺少了太阳的温暖,所以他怕冷,手脚总是发凉;阳气亏虚,体内脏腑就得不到濡养,气血无力运行,所以脉沉细无力,舌质淡;肾脏阳气亏虚,阴阳失衡,就不能很好的输布水液,所以夜尿频多。 中医讲“久病体虚”,这位患者患病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长时间的阳虚让他体内寒凝加重,形成了恶性循环。而这些都是他出现高血压的病因。 很好理解,患者体内阳虚,体外寒凝,整体寒气较重,血液循环在这个时候是要减慢的,但是如果血流的慢了,怎么供得上身体的需求呢?身体只能通过自我机制的调节,加大血液的压力,让血液能够正常的到达全身各处。这么一来,血压就一直处于居高不下的状态了。 既然病因是寒邪,那么治疗就要散寒、补阳。寒邪散了,阳气补足了,血液就能够在正常压力下运行了,血压自然也就恢复正常了。 怎么散寒?怎么补阳?方法在这个方子中: 麻黄,制附子,细辛,山茱萸,白术。 麻黄性温,味辛,微苦,能够发汗散寒;附子药性辛、甘、大热,能够补火助阳;细辛在里边充当辅助角色,加强麻黄和附子的药效,既能散外寒,又能补肾阳。 除此之外,我加入了山茱萸和白术。 山茱萸能够补益肝肾,对于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症状有针对性调理作用;白术能够补气健脾,燥湿利水,脾好了,运化就好了,气血津液就通畅了,尿频症状也能得到有效改善。 这个方子,既能治标,又能治本,借鉴的是医圣张仲景的治疗思路和理念。 常规的高血压,证型多为肝阳上亢、阴虚阳亢、风阳上扰等,这个患者高血压难治的原因就是他的证型不一般,因此不能够用常规的治疗方法,不然只会加长疾病的进程。 前辈张仲景为我们留下了《伤寒论》、《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这种医学巨著,让后世之人受益无穷,作为中医的传承者,我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以中医辨证开方、对症下药的思想来认真诊治每一位患者,让更多患者能够从中获益。

0 阅读: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