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马凤山去苏联学习轰-6飞机制造,苏联专家一再强调:“不必记笔记,我们

云孜聊过去 2024-08-28 16:45:24

1959年,马凤山去苏联学习轰-6飞机制造,苏联专家一再强调:“不必记笔记,我们会把笔记送到中国”,后来却翻脸不认账,可结果出乎苏联意料! 在我国和苏联的蜜月期,大量的中国人才前往苏联学习,但是苏联虽说要教让中国人考察、实习,但只会说一些基础性的东西。 马凤山去苏联考察时,苏联专家一直说他们不用记笔记,他们会在学生们回国时,将资料一起送到中国。 等学生们回国后,苏联却以“资料”不在协议范围为由,拒绝将资料交给中国。 但是苏联专家们忽视了,大部分中国人都有一种“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思想,很多人将实习期间学习的信息给记下来了,其中马凤山的笔记更是详细。 马凤山在考察期间写下自己的笔记,其中包含图-16的各种数据和结构,给后来我国自主研发轰炸机,补充了不少详细资料。 苏联专家教的东西没什么水平,可马凤山却将关于航空的书籍啃了很多遍,一有不懂的就去询问。 为了方便交流,他还刻苦练习俄语,即便那些苏联专家被叮嘱对中国实习生不用太细心,也不耽误大家喜欢这个好学的学生。 后来,中苏关系破裂,苏联撤走了帮中国制造飞机、导弹的苏联专家,他们撂下挑子走了,我国却不能放弃。 1964年时,马凤山已经是丰富经验的航空技术人员,还是图-2、C47飞机改装651发动机的组织领导人物。 在我国开始制造轰-6时,上级看重他的能力,将他调往174厂组织领导研发。可以说马凤山的一生都离不开航空,但是他最后的心血运-10却因为政策、资金而中断。 1970年,毛主席来上海开启了运-10的运输机项目,因为我国没有民航运输机,所以他们打算要在轰-6的基础上修改,要求能搭载100人,飞行高度在10000米,不管白天、晚上都能飞,还要美观。 于是,政府请来轰-6的重要参与人员马凤山当总设计师,此时他已经是172厂的副所长。 他们的研究环境十分困难,因为没专门开会的办公室,马凤山和同事们只能在食堂开会,一旦开饭就得换到露天继续开会。 因为运-10是为了载客,他们必须在安全上严格把关,技术图纸多达14.3万多张,质量问题上的大规模检查也重复了7次之多... 为了测试在各种风力下的稳定性,又在全国各地跑了几十趟,在全国8个风洞中进行了63次气洞实验,然而这些实验吹风次数,却多达11358次,时长1372小时.... 为了事业,马凤山和妻子都不能及时回家,家里的孩子经常饿着肚子睡着,可这没有动摇马凤山为国效力的决心。 1978年,第一架运-10诞生,不过这架是进行实验的,02架运-10才真正做到了安全起飞、安全降落。 可这不代表飞机就可以投入运用,他们还需要几年进行试飞实验,而数据也很理想。 可就在大家欢呼雀跃时,中国政策发生了变化,国民航追求外国飞机,国家选择和外国航空公司合作,耗资巨大,运-10在资金上就明显不充足了。 当时上海市计划委员会和国防公办都向中央申请,并愿意拿出1100万费用,可运-10计划还是搁置了。 一个花费将近10年的成功,就这么突然被放弃了,搁谁也受不了。 可谁也无法阻止这个结果,1984年运-10项目正式下马,这也成了马凤山的一个遗憾。 当时,运-10的03架飞机甚至已经完工百分之六十多,剩下的零件却只能放在那里蒙灰,似乎在诉说运-10那个半途而废的航空梦。 直到2017年C919的试飞成功,我国才真正实现拥有民航大飞机的梦想。 参考信源:澎湃新闻——《最美奋斗者|造中国人自己的大飞机,是他一生致力做的事》

0 阅读:142
评论列表
  • 2024-08-28 21:44

    买买买,最后实在买不来了又后悔莫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