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毛主席与世长辞,一个中学生哭着给老师请假:“老师,我外公去世了,我

贺绪云讲历史 2024-08-23 16:12:47

☼1976年,毛主席与世长辞,一个中学生哭着给老师请假:“老师,我外公去世了,我要请假回去。”这时老师才知道眼前孩子的身份,瞬间从不解变为吃惊和心疼。   那么这个孩子究竟是谁?   伟人外孙,这几个字,搁谁身上都是个重磅炸弹。   孔继宁,就“被迫”扛着这枚炸弹过了一辈子。   有人说他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天之骄子,也有人说他是活在外公光环下的隐形人。   但剥开身份的迷雾,孔继宁的人生,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   1962年,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孔继宁出生了。   他降生的地方不是医院,而是中南海,是权力的中心,也是风暴的中心。   他的外公,是改变中国命运的伟大领袖毛主席。   孔继宁的家庭背景,说出来能吓退一帮人。   爷爷孔从洲是开国中将,父亲孔令华是国防科工委干部,母亲李敏是毛主席的女儿,外婆贺子珍更是巾帼英雄。   这阵容,妥妥的“根正苗红”。   可你要是以为孔继宁从小就过着锦衣玉食,前呼后拥的生活,那就大错特错了。   在毛主席的主张下,孔继宁的童年,和那个年代大多数孩子一样,简单朴实,甚至有点“寒酸”。   毛主席从不溺爱孩子,他教导孔继宁要艰苦朴素,要和群众打成一片。   所以,孔继宁从没觉得自己有什么特殊,他跟小伙伴们一起玩泥巴,一起上学,一起挨老师的批评,从不透露自己的身世。   虽然毛主席日理万机,但对这个外孙,他可是疼爱有加。   每次孔继宁去中南海,毛主席都会放下手头的工作,陪他聊天,给他讲故事,教他做人的道理。   在孔继宁的记忆里,毛主席不是高高在上的伟人,而是一个慈祥和蔼的长辈。   他会手把手地教孔继宁写毛笔字,会给他讲红军长征的故事,还会语重心长地告诉他,要好好学习,将来为国家做贡献。   这些温馨的画面,成了孔继宁生命中最宝贵的回忆。   毛主席的言传身教,也深深地影响了他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然而,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   1976年,毛主席去世了。   这突如其来的噩耗,让孔继宁悲痛欲绝。   也是在那时,学校的老师同学才知道,这个平日里低调谦逊的男孩,竟然是毛主席的外孙。   毛主席去世后,孔继宁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从一个“小透明”变成了“大人物”,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   有人对他投以敬佩的目光,也有人对他指指点点,说他是“红二代”、“官三代”,甚至有人在他背后说风凉话。   面对突如其来的“特殊待遇”,孔继宁感到无所适从。   他选择了以低调的姿态前行,他深知唯有加倍努力,才能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价值。   1979年,孔继宁考入了南京某军校。   在军校的日子里,孔继宁没有丝毫懈怠,无论是严酷的训练还是繁重的学业,他都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从不寻求任何特殊待遇。   1997年,孔继宁完成了他在部队的使命,光荣退伍。   彼时,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之中。   面对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时代,孔继宁没有选择安逸,而是决定下海经商。   这一决定立刻引来了诸多议论,有人不解,甚至质疑他是否“不务正业”,放弃了稳定的“铁饭碗”,去“蹚浑水”。   但孔继宁有自己的想法,他觉得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自己也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   他来到深圳,和年轻人一起拼搏。   他从基层做起,一步一个脚印,最终在商海中闯出了一片天地。   在商场上,孔继宁始终坚持诚信经营,绝不投机取巧,更不会利用家族背景谋取私利。   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红色商人”。   除了经商,孔继宁还积极投身于公益事业。   他创办了民族精神与中国发展研究中心,致力于弘扬毛泽东思想,传播红色文化。   他组织出版了多部关于毛主席的书籍,希望能够让更多人了解毛主席的伟大人格和光辉思想。   孔继宁说,他希望能够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红色精神永放光芒。   他经历过风雨,也沐浴过阳光,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方向。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身份只是标签,重要的是活出自我,活出精彩。   真正的强者,不是依靠祖辈的荣光,而是用自己的汗水和泪水,书写属于自己的人生传奇!   (信息来源:青岛新闻网2006-09-09《毛泽东外孙》)

1 阅读:2661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