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和唐朝都坚持去打高句丽的原因: 因为隋唐的统治者都很清楚,真正的敌人在哪,

千古风流云散 2024-09-29 20:34:02

隋朝和唐朝都坚持去打高句丽的原因:

因为隋唐的统治者都很清楚,真正的敌人在哪,他们认识到地缘与政治的敏感度。因为这里面有一个我们一直念着,却没理解那么深刻的观点:人法地。

人类的一切社会活动,归根结底,其实都是为了争一块好地。争个好地的目的是啥,为了生存与文明延续。

上古时期,关中平原和华北平原并起,关中的优势在于形胜险要,易守难攻,在长时间的争斗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到了战国时期,司马错提出伐蜀,秦倾全国之力,完成这项史诗级的伟业,在关中之上,又加了一个重大筹码,终于彻底压垮华北,由此奠定了秦汉的辉煌。

然而,人法地,地法天,人受地的制约,地却受天的制约。

一块地好不好,得看天。君不见,曾经肥沃无比的关中平原,而今却是黄土漫天,不适合人类居住,至少不适合我这样的南方人居住。

随着太阳在宇宙中运行,所处位置不同,自身所受到的各种干扰如银心引力等也会有各种差异,从而影响自身活力,由此带来地球非常明显的寒热周期,大冰期小冰期,都有明显的规律。

而关中平原的没落,与东北平原的崛起,便是小冰期轻轻的发了点力,至今依旧对我们有着巨大的影响。

所以隋唐为何打高句丽?因为东北平原崛起了,而关中不行了。

随着小冰期不断发力,关中降雨量逐年减少,地里产出越来越少,关中人口众多,早就无以为继,只能依赖华北和江南。

这也是为啥隋炀帝坚定的开挖京杭大运河的根本原因。没京杭大运河,那时关中不知道要饿死多少人。

可即便有了大运河,关中依然不行了,因为形胜太险要,运输成本大到惊人。终于,安禄山反了。为啥安禄山造反一年就死了,但造反却始终难以扑灭?

根本就在于此。华北平原不愿意供养关中了。你强的时候吸我血,我忍了,而今你不行了,那我不忍了。其实武周早就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要迁都洛阳,减轻供养关中的压力。安禄山之后,关中彻底没落,中华的文明重心转到了华北。

由此带来了宋的璀璨,也是中华文明最璀璨的时代。

所以三千年来,华北始终是中华文明的核心,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中原所在,华北平原的优势是无与伦比的,但劣势也很明显,无险可守。再加上宋朝的统治者缺乏地缘政治的敏感度,所以宋的结局是悲剧。

说实话,我觉得隋唐时期的皇帝,哪怕杨广这样荒淫无道的人,对地缘政治的敏感度还是远远高于唐以后的。能敏感的意识到周边崛起势力的威胁,并且毕其功于一役的击败,防范于未然。

这也是为何三百年前清廷会玩命的扩张,真的很没有安全感呢,用今天大帝的话来说,我需要很多很多的缓冲地段。乾隆后清朝的版图,基本就是将华北平原层层的包裹住,杜绝一切可能的外患。奈何,敌人从海上来了,真的是降维打击,而且是直击腹心,导致中华民族挨打三百年。

1 阅读:624
评论列表
  • 2024-09-30 00:55

    灭亡了高句丽,却助产了契丹渤海吐蕃回纥南诏新罗,你说他们真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