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化疗为什么要喝水?喝越多越好吗?】#肿瘤防治科普# 化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方式之一,由于化疗药物具有细胞毒性,所以患者在进行化疗时会产生严重的并发症。研究表明,充分补充液体是预防化疗药物毒性最关键、最基本的策略,而以口服的方式补充液体能更好的增强水化效果,缓解化疗的药物毒性。可是很多患者都不明白化疗期间喝水的重要性,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答疑解惑。
▌化疗期间为什么要饮水?
1.预防呕吐腹泻所致脱水的危险
化疗期间有的病人会出现食欲不振,厌食,恶心呕吐,#腹泻#的症状,如果病人呕吐腹泻严重,可能会导致脱水,甚至水电解质紊乱,增加饮水量可以减少脱水的危险。喝水可以帮助缓解此类症状。
2.减少对肾脏、泌尿系统的损害
化疗药物的作用就是药物的全身作用消灭快速分裂的细胞,而在杀死分裂细胞的同时会产生一些代谢废物,这些代谢废物对肾脏有损害。饮水量过少,就少了尿液帮助它们排泄出去,就可能引起肾小管堵塞,让代谢废物对肾脏产生损害。
如果我们多喝水,增加代谢,就能促使代谢产物顺利排出,减少肾功能不全和肾衰竭的发生。因此,化疗期间多喝水对避免、缓解毒副作用作用很大。
3.预防肿瘤快速溶解综合征
部分患者在化疗期间可能出现肿瘤快速溶解综合征(TLS)——大量肿瘤细胞被杀死后会释放出尿酸、钾、磷等代谢产物。如果这些物质超过了肾脏的排泄能力,导致它们在血液中的浓度过高,就会引起肾功能不全和代谢性酸中毒等严重并发症。多喝水能稀释它们并帮助这些代谢产物尽快通过尿液排泄出去。
▌化疗期间一天要喝多少水?
化疗期间一天要喝多少水,这并没有一个固定的饮水量标准,因为每个人的身体情况和化疗方案都不同。
一般来说,化疗患者每日饮水量需达到2000-3000毫升,相当于普通玻璃杯10杯左右。(普通人一般建议“一天8杯水”)。此外需考虑患者心脏及肾功能情况,伴心功能不全或肾功能不全者,应减少摄入量,具体需要根据医嘱进行调整。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每天2000-3000毫升的水分摄入量不仅包括喝的水、饮料,也包括静脉输注。比如说今天输了一袋1000毫升的生理盐水,那喝水就可以相应减少1000毫升。
▌化疗期间何时喝水?喝几次?
1.饮水时间
化疗前1天开始增加饮水量,直至化疗后2~3天。为保障安稳充足的休息与睡眠,应集中在白天饮水,睡前尽量排尿。
2.饮水频率
对于肿瘤患者来说,要求摄入的饮水量虽然很多,但是也不必想着尽快喝完,可以遵循“少量、多次、小口饮用”的原则。一般来说,每半小时可以喝一次,每次喝200毫升左右。当然也可以根据个人具体情况或生活习惯来,没必要非把时间划分的很明确,一天下来能断断续续喝够量就行。
▌如何选择饮水类型?
1.《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白开水是满足人体#健康#最经济实用的首选饮用水,建议喝30℃以下的温开水。
2.只要总量够,对于饮水的次数及种类并无严格限制。
3.不喜欢喝水,喝不下水,怎么办?
总有患者会问:我不喜欢白开水,泡点茶叶怎么样?能不能喝奶茶啊?我想喝饮料可以吗?
我们不建议饮料代替喝水哦!咖啡、浓茶、碳酸饮料不能取代白开水。咖啡和浓茶会影响铁的吸收,还会兴奋植物神经,影响休息;碳酸饮料含糖量高,还含有各种添加剂,增加肾脏负担。
肿瘤患者化疗后食欲减退,胃口差,如果单纯的白开水会引起患者反胃,可选择在开水中加入适量的蜂蜜、口含山楂片等促进饮水,可适当喝些淡茶水、新鲜常温果汁、牛奶,或吃些富含水分的水果、蔬菜补充水分,或者是选择低糖的鲜榨果汁,如青瓜汁等,少量多次,既保证口感,又增加患者入量。
针对化疗后免疫力低下感染持续发热,出汗量大的患者,可适当在水中加入少量食盐,补充患者汗液中丢失的钠盐。
▌常见误区-是不是喝水越多越好?
答:当然不是,人体内的体液含量需要保持"出入"平衡。
入:通常包括饮水量、食物中含水量、输液量。指的是每天喝的水,吃的东西(如粥、面条的量,按碗计算)全部记录下来,交给护士计算出入量用。
出:包括尿量主要为尿量、排汗量、引流液的量、以及呼吸和皮肤的隐形失水量。
1.入量>出量,会增加患者的心脏负担,需要遵医嘱给予利尿剂等处理。
2.或者出量>入量,医生也会通过静脉输液来补充营养和水分。
因为人体排尿的同时会带走一些离子,所以患者喝的水中也可以适当加入一些橘子汁、橙汁等饮料,适当补充一些电解质,而血液中的生化指标,如钾、钠等成分,维持着体液平衡和保持血液一定的PH值,也是需要密切监测的内容。
化疗后多喝水太“遭罪”,不喝行么?答案显而易见,物细无声,饮水虽是一件小事,其中的学问却不少。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切不可忽视“水”的重要性!
(内容来源:浙江省抗癌协会公众号,浙大一院肿瘤综合诊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