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价值事务所的第1649篇原创文章”
学习越多、经历越多,所长越发现巴菲特的厉害,越觉得想超越巴菲特是一件基本做不到的事情。
为啥这么说呢?
因为人家对投资是真爱,是发自内心的喜欢,由于活的时间足够长,人家在上面其实花费了非常多非常多普通人难以达到的有效时间。
这里所长需要对有效时间做一个解释,在所长看来,有效时间是全神贯注的投入的时间。
举个例子,所长某天在写《阅文集团》时,需要查阅文好物淘宝的粉丝数据,于是打开淘宝搜索阅文好物,这个事情本来一分钟就能搞定,但所长用了30分钟,为啥呢?因为所长打开阅文好物后,就被他的一款产品吸引了,于是点进去看了一阵,然后又点开其他产品看了一阵,然后淘宝又给所长推了其他相似的所长可能感兴趣的东西,所长就忘记了之前原本想干的事,就这么刷淘宝,刷着刷着半个小时没有了。半个小时后,所长才忽然反应过来,啊呀,我是来查数据的!
就这个事情,引起了所长一波深刻反思,其实自己一天真正的有效工作时间并不多,很多时候都是被外界或者被念头给带走了,看似在工作,其实并没有。
比如写着写着文章,微信来了消息,于是去回消息,回完消息又翻一下订阅号信息、刷一下胖友圈、看一下群……嗯,时间就是这样不知不觉地溜走了。
所长如此,相信很多人都是如此,因为在很多人眼中,所长已经算是极其高效的人了,所长可以每天拍视频做视频号,写《价值事务所max》、《价值事务所》、《所长会客厅》,还能看一大堆书、运动健身、早睡早起……一样不拉下。
嗯,这其实是因为,一方面所长对自己干的工作是真爱,另一方面,所长的专注力总体来说还是比旁人强一些,有效工作时间稍微长一点,所以能干的事情就比常人多一点。
普通人一天工作8小时,这里面正儿八经有1个小时是在专注工作就很不错了,可能有些同学不服,觉得所长好夸张,那不妨仔细思考一下自己的一天,甚至还可以做个时间表记录,看看一天到底在干些什么。所长赌五毛,让你无时无刻记录你在干什么这件“小事”其实都很难达成,或者几乎达不成。
因为你可能记着记着思绪就飘了,一会飘到待会中午吃什么,一会飘到昨天的晚饭真好吃,一会飘到某人的某句话让你不高兴然后开始挑他的毛病,一会又飘到好奇队友/孩子在干啥,一会又觉得,嗯,头皮是不是有点痒,哎呀好像昨天该洗头忘记了……
有一天巴菲特和比尔盖茨碰面,有人问他们,帮助他们走到今天这一步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两人不约而同都在纸上写下了专注。
多年前,所长看到这个事,不太明白为什么,因为那时的所长压根不知道真正的专注是怎么回事,也压根不清楚自己平时其实一点都不专注。等所长真的明白了为什么答案是专注这个品质时,其实也是因为在专注这个道路上有那么一丢丢入门了。
但也仅仅是一丢丢而已。
所以,当下的所长算是能感受到一些巴菲特的恐怖,之所以说一些,因为只有你的水平越接近一个人时,才能越理解他的水平到底达到了什么境界。
其次,咱们普通人做投资,一天能在这上面花多少时间?都不说有效时间了,就说花多少肉眼可见的明面时间,看看《价值事务所》后台的一些留言吧,大多数同学连公司是干什么的都不知道,就急急忙忙地问所长这家公司好不好,提的很多问题,一看就是人云亦云的外行,这水平,一周能不能正儿八经地在上面花一个小时学习?
如果是专门从事投资的从业人员,即便算上加班,所长估计平均每天(毕竟有各种休息日、节假日)7-8小时工作时间顶破天了吧,可人家巴菲特是365天近乎全年无休,家人杂事都不咋管,除了投资也没有其他任何爱好,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砸在了上面,然后人家还活这么长。
那可以想想看,咱和他在有效时间的投入这条道上有多么大的差距。
其他领域比如医疗、健身、科技,我们都知道要听专家的,知道一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尤其是那种十年八载的从业人员水平肯定吊打我们,但换到投资上,好像就全被推翻了,大家下意识都觉得自己最牛,都觉得那些专业从业人员是弱智。
每隔几年所长就会听到巴菲特老了、巴菲特过时了之类的言论,尤其某些人某段时间的收益很不错、比巴菲特还高时,他就会大谈特谈老巴不行然后再输出一通他的投资理念,总之就是想说他比巴菲特还厉害。
嗯,碰见这种人,所长内心其实是直翻白眼的,所长很想说,别闹了,打死你也超不过人家。
到了这里,所长突然想到,假如这世界上每一个人代表一家上市公司,那么巴菲特很可能就是永远都无法超越的龙头企业。从这个角度看,巴菲特执掌的伯克希尔.哈撒韦也是很难超越的存在。
啥都干了的当然是后来者没法包装了
为什么不复制一个中国的巴菲特呢?因为整体市场和最简单的逻辑相悖论。而美国也无法回到百年前,世界 也不会再有下一个美国。
战争可以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