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我当兵时,偶尔有军嫂来连队探亲,全连的战士,都乐开了花,就好像清一色的

史乎友文 2024-08-19 19:52:14

1973年我当兵时,偶尔有军嫂来连队探亲,全连的战士,都乐开了花,就好像清一色的绿叶中,突然出现了一朵红花。 记得当时,我当连部文书的时候,有一次指导员的妻子来部队探亲(刚结婚一年)。指导员的妻子来自江苏无锡,比指导员小一岁,长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有着两根长长的辫子,身高中等(一米六三),一眼看过去,特别有江南姑娘的气质。然而,那次探亲来了这么漂亮的一位“压寨夫人”,连队里却并没有“热闹”起来。因为在来部队探亲前,指导员刚新婚一年的妻子,一只手受了伤(工伤)。 看着指导员妻子一只手上打着绷带,当时我们这些当兵的,心里都很难受。当时的我,看着指导员妻子平时生活很不方便,就很想为嫂子做点什么。可我一个文书,想来想去,自己实在是帮不上什么忙,唯一能做的,就是多给嫂子摘些菜吃(南方人喜欢吃青菜,刚好当时,我们连队有着两块不小的菜地)。 因此,每天傍晚吃完晚饭后,我就到几个连队的菜地里(当时,二连、三连的菜地与我们连队相邻),给指导员的妻子摘些新鲜的蔬菜,有黄瓜、青菜、西红柿、长豆角等等。反正我看嫂子喜欢吃什么,我就多给她摘上一些。前几年时(大概一五年左右),我去无锡看望老指导员,他夫人还记得当年我给她摘青菜吃的趣事。说到此处,嫂子笑着说,“谁来了我都可以不见,唯独这位当时每天给我辛苦摘菜吃的小弟兄来无锡,我一定要见。” 同时,在七十年代,在部队,那些飞行员的妻子们,也都很不容易。虽然这些军嫂们身在军营(可以随军),但并不是每天都能见到自己的丈夫(当时部队有规定,每个星期只有在特定的日子,飞行员才能跟妻子团聚)。这还不说,当时飞行员因为工作性质(危险系数很高),每次飞行前,这些军嫂们都是心神不定,如坐针毡。直到看到她们的丈夫平安落地,她们悬着的心,也才落了地。 部队就像一座大学校,连队就像一个家。因此,军嫂们来部队探亲时,战士们为了活跃气氛,偶尔也会来上一些“恶作剧”。记得当时,我们连里一位山东老兵的妻子来部队探亲时(这位老兵1968年2月入伍),他们班的几个战友在一天晚上,趁着这位山东老兵值夜班时,把他妻子连人带床,一起抬到了炊事班。而那位军嫂,因为睡觉太熟,全程都没有察觉。还是第二天早上,炊事班的战友准备做饭时,才发现那位“可怜”的军嫂,竟然在炊事班里过了一夜。 总之,在七十年代,让我们这些战士敬佩的军嫂们,确实是部队里一道既独特又美丽的风景线。没有随军的军嫂,她们一个人在家,既要照顾老人孩子,又要务农做家务,很是不容易。而那些随军的军嫂,因为连队营地大多位于深山野林(生活条件都很艰苦),也很是不容易。 她们默默地用泪水、意志和那双勤劳的双手,苦苦支撑着那些分隔千里的家。可以说,军嫂就是奉献、坚强的代名词。 —完—  

0 阅读:517
评论列表
  • 2024-08-19 20:35

    我嫂子经常做好吃的给我吃,我当时也是连部文书。临退伍时嫂子回家了,我和指导员喝酒聊天叙旧迷迷糊糊说了半宿。指导员一家对我确实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