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两年通信员的我又兼任文书,看我太累,连长说:去当班长吧

史乎友文 2024-08-22 08:11:04

【素材/钱平桂,编发/史乎文乎】

(注:为使得大家阅读流畅,文章包含虚构情节。本文系长文(4200字),5秒广告后,即可继续阅读。)

1973年12月,我应征入伍。到部队经过三个月的新兵训练后,我被分到勤务连,成了一名通信员。

在七十年代,在部队,每个连队都有“五大员”,分别是饲养员、通信员、卫生员、司号员和炊事员。其中,通信员的工作主要是上传下达,和照顾连首长(连长和指导员)的日常生活(比如扫地、打水、洗衣服等等)。除了这些基本工作外,在连长和指导员家属来部队探亲时,也会帮助领导接接嫂子,带带小孩。说白了,通信员的工作更多的是照顾领导的生活,可以让他们腾出更多的时间,来专心负责连里的工作。

在我来到勤务连当通信员时,部队一类灶的伙食标准是每人每天0.45元,粮食定量是每人每月45斤。如果仅依靠这每天0.45元的标准,战士们吃饱不难,但饭菜里很难有油水。因此,为了改善战士们的伙食,增加饭菜里的油水,在七十年代,基本上每个连队都会养猪和种菜。

当时,我们连里一共养了五头大猪。而为了更好地照顾这五头大猪,连里还专门挑选了一位当兵前有养猪经验的战士,让他不用参加日常训练和早操,专职养猪,每天负责猪们的一日三餐和饮食起居。同时,我们连队还开辟了两大块菜地(除此之外,还有以团为单位的部队农场,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一到夏天,那青菜、西红柿、豆角、黄瓜等蔬菜,真是应有尽有,还全都长势喜人。

同时,在我当兵的六年里,还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连队真正做到了,干部和战士一致。当时,战士每个月拿的是津贴(当兵前五年,每个月的津贴分别是6、7、8、10、15元),干部们每个月拿的工资(排长、司务长、副连长、副指导员23级,每个月工资52元,连长、指导员22级,每个月工资60元)。虽然干部们的工资,要远远多于战士们的津贴,但一旦提干当了干部,每个月就要自己交13.5元的伙食费了。

除此之外,在当时,连队是没有小灶的(只有当连里战士和干部的家属来连队探亲时,才会有小灶),干部和战士每天都在一起吃饭,吃一样的饭。每每到了休息日(当时在部队,每周工作六天,休息一天),如兄长般的老兵们,还都会帮助我们这些新兵缝被子、补袜子。记得在三个月新训期间,有一次我不小心把新袜子给烧了个洞,但当时刚满十八岁的我,根本不会缝补,因此我那两天真是心慌意乱、六神无主(怕受到批评)。

发现了我情绪的异常,来带我们训练的老兵班长(姓李)在一天晚饭后,来找我谈了心。记得当时,在了解了情况后,李班长笑着对我说没事,然后就坐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一针一线地帮我把袜子补好。岁月不居,到今天,转眼五十多年过去了,每每想到当时李班长坐在桌前,在煤油灯下一针一线的认真地给我补袜子的场景,还是让我热泪盈眶、感慨万千,多么好的连队,多么好的班长。

在七十年代,连队为了丰富战士们的业余生活,经常会组织大家打篮球、看露天电影(基本上一个月看一次)和出板报。当时,我们连队跟其他连队一样,每周都要出一期黑板报(每个班轮换出,一个班出一期)。记得那是我当通信员的第二年(1975年底),有一次轮到二排四班出板报,可平时负责规划板报内容的四班长(1972年12月入伍,我俩关系比较好),刚刚回家探了亲。这下,四班可算是群龙无首、不知所措了起来。

记得当时,四班一连出了两版内容,可连长都不满意,看着那板报,是连连摇头。最后,没了办法,连长就问有没有人想试试。而我,在当兵前,在上中学时,就经常负责出班里和学校里的板报(我的粉笔字和毛笔字都写得不错)。而且,再加上我跟四班长关系很好,眼看他带领的班出了问题,我肯定不能袖手旁观(这两年里,我也告诉了李班长不少出板报的小技巧和经验)。

因此,在一天吃午饭时,我就主动找到了连长,说我想试试出这期板报。因为在连长身边工作了一年多,再加上连长对我也很好,所以听了我的话,连长笑着说,“可以,小钱。我记得你的字写的也很不错,要是这期报班出得好,我跟指导员就让你当文书。”当时听了连长的话,我只以为连长是在“打趣”,毕竟文书可是跟班长同级。而我,来勤务连还不到两年,怎么可能能当文书。

但当时的我,也没想那么多,在得到连长同意后,我就立马开始规划准备那期板报的内容。因为考虑到连里的老兵马上就要退伍离开连队,所以我就把那期板报的主题确定为“退伍不褪色,永驻战友情”。同时,我还把老兵们平时帮助新兵们的生活片段以小故事的形式,用粉笔写在了黑板上。最后,我还画了几张老兵们平时训练和站岗的简笔画。因此,那期板报看起来,真是图文并茂、精彩纷呈。

果然,在那期板报出好后,我立刻得到了连长、指导员和全连战士的一致夸赞。记得当时,连长看着那期板报,是边笑边点头。而当时刚满二十岁的我,在听到大家的夸赞时,说不开心,那肯定是假的(记得当时,我整整高兴了两天)。但我的心里,更多的是帮助四班长“化险为夷”的欣慰,当时的我想,等四班长回来了,我一定要让他请我吃一顿大餐。

可让我没想到的是,就在那期板报出好的当天晚饭后,连长就笑着来宿舍找到了我。刚见面,我还没来得及跟连长打招呼,连长就直接开门见山地说,“小钱,我跟指导员商量好了,我俩的意见,都是让你当文书。可现在,连里目前还没有通信员的合适人选,所以你先都干着吧。”

当时听了连长的话,我一时间愣在了那里。第一,我是没想到,连长那时候说的话,竟然是真的;第二,就算当文书也行,可我没想到,竟然是兼任。这就意味着,我一个人,要干文书和通信员两个人的活。

在七十年代,在部队,文书的工作主要是写材料(比如连队日志和连队花名册),收发报刊杂志、往来信件,帮战士们拍发电报,以及连里每年两季的被褥服装分发工作等等(虽然不用训练和出早操,但每天还是很忙,基本上都是从早忙到晚)。

当时的我,刚满二十岁,年轻,精力也比较充沛。面对文书兼通信员两个人的工作,我还是不打折扣地认真完成。而连长,本来是说等当年新兵下连队后,就不让我再担任通信员了。可没想到,1975年底部队没有征兵,而1976年的春季征兵(1976年两次征兵),直到三月份才开始。同时,等这批新兵经过三个月的新训下连队后,已经是1976年6月底了。

因此,我这文书兼通信员,一干就是半年。那半年,因为工作繁忙,每天我基本上都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时间一长,也真是累的不行。因此,在当年(1976年)6月底,新兵下连队后,见我这半年实在太累,连长就笑着说,“小钱,这半年辛苦你了,一个人干着两个人的活。现在,我跟指导员商量好了,你就下班里带兵当班长吧。”

就这样,当了半年文书兼任通信员后,在连长和指导员的安排下,我下到一排二班,担任班长。这一年,是我当兵的第三年,刚满二十一岁。要知道,班长虽然小,可毕竟是“兵头将尾”。而我,因为没有在班里工作的经验(我新训一结束,就到连部担任通信员),所以刚来到二班当班长时,是各方面都不熟悉,因此工作开展起来,也是很不顺利。但从小养成的不怕苦、不服输的性格,使得我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专业素质不行,我就多练;管理没有经验,我就多请教别的老班长。就这样,在一个月的学习努力后,我终于成为了一名合格的班长。

在二班班长岗位上充实的工作着,时间过得很快,半年的时间是一晃而过,转眼就来到了1977年2月,到此,我也在勤务连工作和生活了三年。记得那是1977年2月初的一天下午,我正照常工作着时,连里的新通信员小李跑着来找到了我。刚见面,小李就笑着说,“二班长,恭喜你。连长让我来通知你,说轮到你回家探亲了。真羡慕你,刚好能赶上在家过年。”(在七十年代,当兵满三年,就有一次探亲假,假期时间是半个月)

听了小李的话,我心里也是很感动。是的,我真是很幸运,在第一次回家探亲时,就能在家里跟父母过上一个团圆年(我知道,这其中离不开连长和指导员对我的照顾)。在通信员小李走后,紧接着,我就开始写请假条。写完请假条找连长签完字后,我又立刻骑着连里唯一的那辆二八自行车去营部批假。因为当过半年文书,我经常去营部办事、拿材料,跟大家都很熟悉,所以也很顺利地就批了假。

三年没回家了,再加上是第一次回家探亲,虽然身上钱不多(当时我当兵三年,每个月的津贴是8元。但为了补贴家用,每个月除去买生活必需品花费的钱外,剩下的我都攒在一起,三个月往家里寄一次),但哪怕少买一些,也要给父母和弟弟妹妹带些礼物,表示表示自己的心意。

当时,我们连队营区内有一个卖日常用品的服务社,平时我们买毛巾、牙膏、肥皂等生活用品都在这里。同时,那个服务社也卖一些糖果和糕点,但糖果的种类特别少,一般只有高梁怡和水果硬糖,很少能看到椰子糖的身影(在平时,这些糖果对我们来说,都是“奢侈品”,只能看看,实在是舍不得买)。

在七十年代,糕点和糖果,都是凭票供应的。在部队里,我们每年也会发些票证,每当有战友回家探亲时,大家总是会把自己的糖票和糕点票,拿给回家探亲的战友。如今,我要探家了,排里的战友们就把他们这个月的糖票和糕点票集中起来,拿给了我。

记得当时,我拿着战友们给我凑的票证,走在去服务社的路上时,心想还在想,这次要是能买到椰子糖就好了。没想到,我还真是幸运,等到了服务社,我一问,还真有椰子糖。当时的我,心里那个高兴劲,真是无法形容。于是我就买了两斤椰子糖,和两大包桃酥,作为回家探亲给弟弟妹妹带的礼物。

买完礼物后,在回家之前,还有一件重要的事——那就是要跟连里的老乡打个招呼,看他们是否需要让我带些东西或者捎些话回去。知道了我要回家探亲,还能在家里过年后,老乡们都很羡慕,说我们回不去,你从家来时一定要带一些家乡的特产过来,让我们解解馋。听了老乡们的话,我虽然嘴上答应着,但那时我的心,早已飞回了家。

就这样,一切准备就绪后,1976年2月7日早上,在连里吃完早饭后,我就踏上了回家探亲的路程。一路上,我是火车转客车,客车转步行,等我拎着一个大挎包,风尘仆仆站到家门口时,已经是2月9日的傍晚了。

离开家三年,久别重逢,情意总是浓浓的。当我身穿新军装,拎着给弟弟妹妹买的椰子糖和桃酥,走进阔别三年的家时,父亲、母亲和弟弟妹妹都很开心,一家人都围坐在我身边,听我讲当兵这三年里在部队的趣事。那温馨、美好的场面,真是难忘。

此后在家的半个月里,我走亲访友,拜见长辈。见身穿军装的我到来,亲朋好友们都喜出望外,对我是问长问短,呵护备至。

岁月不堪数,故人不如初。到今天,转眼四五十年过去了,可每每想到当年回家探亲发生的事,想到父母、弟弟妹妹和亲朋好友们那真挚的感情,还是让我无比怀念,感慨万千。

—完—

4 阅读:690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