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两个地下党员被捕,不久,敌人打算杀了他们,这时,一个看守对两人说:“我可以救你们出去,但只能救一个,救谁?” 1935年,正值中国抗日战争初期,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已踏遍华北大地。在这种背景下,无数中国人民挺身而出,加入到地下抵抗运动中。两位地下党员,张强和李伟,便是其中的代表。张强出生于一个贫苦农家,自幼体验社会的不公,因而心怀改革的理想。李伟则出生于城市知识分子家庭,从小接受新思想的熏陶。两人虽出身不同,但都怀着为国家和民族解放而战的共同信念。 在昏暗的牢房里,两位地下党员张强和李伟背靠背坐在冰冷的石板上。牢房阴湿,四周的墙壁渗着水珠,空气中弥漫着霉味和腐朽的气息。一盏昏黄的灯泡挂在房顶,光线摇曳不定,将两人拉长的影子投射在墙上。外面,偶尔可以听到看守们沉闷的脚步声和不远处的狗叫声,这是一个静谧而紧张的夜晚。 突然,门吱嘎一声被推开,一个身穿军装的看守走了进来。他的脸庞在灯光下显得阴沉,手里拿着一把钥匙,在手中不停地转动。他站在门口,眼神扫视了一遍牢房,然后缓缓地走向张强和李伟。看守的脚步声在寂静的牢房中显得格外清晰,每一步都像是敲打在两人心上的重锤。 “我可以救你们出去,但只能救一个。” 看守的声音低沉而冷漠,没有任何情感的波动,仿佛在谈论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张强和李伟对视一眼,都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混杂着震惊和疑惑的情绪。牢房里顿时陷入了沉默,两人都在思考对方的选择和自己的决定。外面的狗又开始吠叫,声音在夜色中愈发凄凉。 看守站在门口,手中的钥匙仍旧在转动,他的表情没有任何变化,就像一尊雕塑。他等待着两人的回答,空气中弥漫着压抑和紧张的气氛。 张强最终打破了沉默,他缓缓站起身,目光坚定。“我留下。” 他的声音冷静而坚决,没有任何犹豫。 李伟也站了起来,他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接受了张强的决定。他的表情复杂,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痛苦。 看守似乎对他们的决定并不感到意外,他点了点头,然后转身走向门口。在离开之前,他回头淡淡地说了一句:“五分钟后,我回来带走一个。” 话音刚落,他便推门而出,留下张强和李伟再次陷入沉默。 牢房里的空气似乎更加凝重了,两人再次背靠背坐下,各自思索着即将到来的未知。张强的决定不仅是为了组织的未来,也是对李伟无声的支持和牺牲。 五分钟过去得异常缓慢,牢房的每一秒都像是漫长的等待。最终,门再次被推开,看守带着刚才的冷漠回来了。他直接走到张强面前,递给他一件平民服装。“换上这个,跟我来。” 他的声音仍旧没有一丝波动。 张强接过衣服,匆匆换好,跟着看守走出了牢房。在离开之前,他回头看了一眼仍坐在地上的李伟,眼中充满了不舍和歉意。李伟抬头朝他微笑,尽管是在昏暗的灯光下,那一刻的微笑却如同冬日的暖阳,给了张强无尽的力量。 门缓缓关闭,牢房再次陷入黑暗。李伟独自坐在冷硬的石板上,外面的狗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吠叫,似乎在为这场生离死别奏响挽歌。 张强被救出后,重新投入到抗日救国的热潮中。他的活动范围从城市扩展到乡村,组织民众进行抗日教育,建立抗日基地。而李伟在狱中坚守信念,最终在一次未遂的逃跑中壮烈牺牲。战争结束后,张强作为地下抗日活动的有功人员,得到了表彰,但他始终没有忘记牺牲的李伟和那些一同战斗的同志。 张强在战后的岁月里,常常回忆起那个艰难的选择。他将李伟的故事写入回忆录,流传后世,以此告诫世人:每一个为了正义与自由作出牺牲的人,都值得我们永远记住。此外,张强还努力寻找李伟的家人,希望以自己的方式安慰和帮助他们。
应该帮助他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