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5月17日,贵州一老农随口说了个成语,第二天便遭逮捕。多年后,村民们才

玖号放人间 2024-08-14 14:44:40

1957年5月17日,贵州一老农随口说了个成语,第二天便遭逮捕。多年后,村民们才得知这人居然是周总理亲定的要犯。   1957年5月,贵州务川县的县委王书记来到县里的濯水镇,准备向当地的农民宣传国家的最新政策。   濯水镇的男女老少们三三两两的围坐在镇上合作食堂的空地上,一半兴奋一半迷茫。这些没怎么受过教育的普通农民,对于王书记要宣传的农业合作化简直是一无所知,面对着王书记的慷慨陈词也是满脸不解。   就在气氛因为彼此的茫然显得尴尬的时候,食堂会计刘正刚站了起来。他先是恭维了王书记的工作辛苦,又带头表示村民们一定会兢兢业业完成国家嘱托。场面话说得很是大方得体,获得了王书记和村民的一片叫好。   长期从事宣传口工作的王书记敏锐地意识到,面前这位其貌不扬的老农可能不同凡响。他找到合作食堂的负责人张大春,准备将刘正刚的来龙去脉打探清楚。   张大春是个老实人,得知王书记的来意之后,立刻将刘正刚的过往经历一五一十地和盘托出。原来刘正刚并不是濯水镇本地原住民,他是从四川一路卖货到贵州,1951年的时候才在濯水镇定居下来。   王书记越听越觉得蹊跷,他立刻将刘正刚的情况汇报给公安局,决心要对刘正刚的身世进行调查。   然而调查结果却让所有人大吃一惊。   刘正刚从头到脚没有一句真话,连名字和祖籍都是他编造的。他原名郑蕴侠,1907年生人,祖籍在江西临川县。   郑蕴侠的家庭来头不小。他的祖父曾经当过贵州黄平县的知县,也算是有头有脸的官家老爷。他的父亲郑宗尧更是喝过洋墨水的留学生,在东京帝国大学就读期间甚至加入了同盟会,多次随孙中山参与革命。    郑蕴侠年纪轻轻便进入了上海法学院的法律系就读。在上海读书生活期间,郑蕴侠亲眼目睹了中国人所遭受的种种不公,深知法律在军事面前的无用,于是悍然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成为黄埔军校第四期生。   毕业后的郑蕴侠凭借着就读期间的光鲜履历,和自己法学的学习背景,成功被何应钦相中,加入第一军军法处,专门负责军队当中法律事务的工作。   中统成立之后,因为和创始人之一的陈果夫颇有交情,加之此前的工作履历相当优秀,郑蕴侠又被调任至中统。   虽然成为了中统的特务,但是此时的郑蕴侠仍然留有少年时的报国之情。   在台儿庄战役当中,郑蕴侠亲自率领政工队赶往前线,协助前线士兵击溃日军攻势、掩护伤员突围。   在滕县保卫战王铭章将军牺牲之后,郑蕴侠当场改写岳飞的《满江红》,以此鼓舞士气最终胜利突围。这次英勇表现让他声名鹊起,还被授予了少将军衔。   如果郑蕴侠能够一直保持这种拳拳爱国之心,他或许会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座丰碑。可惜功成名就的郑蕴侠却被仕途冲昏了头脑,开始将炮口对准自己的同胞,多次参与组织对共产党的迫害行为,犯下了累累血案。   1946年,郑蕴侠参与了对社会民主人士在重庆聚会的迫害,重伤郭沫若。不久之后他又故技重施,再次在以此社会民主人士的集会当中打伤李公朴。   1949年国民党大势已去,郑蕴侠原计划从成都搭乘飞机逃亡台湾,后来又不得不改道贵州前往缅甸,准备投奔国民党残部。   1950年,一路颠沛到达贵州的郑蕴侠愕然发现,因为西南剿匪的如火如荼,当地根本没有前往缅甸的通道。他不得不在贵州的濯水镇隐居,化名刘正刚并谎称自己是四川来的卖货郎。   郑蕴侠在濯水镇度过了很长一段安生日子,直到1957年才被人发现身份。   郑蕴侠被捕之后被移交给重庆公安部门关押。1958年,重庆法院经过一审,宣判郑蕴侠死刑。巧的是审判结果刚刚下达,中央就出台了关于处理国民党官兵的新规定,重庆法院经过讨论决定再次开战公审,决定郑蕴侠的生死。   或许是天无绝人之路,不久之后的万人公审大会上,郑蕴侠因为曾经抗日期间的英勇表现,被改判为15年有期徒刑。他对判罚结果没有做出异议。   1975年,在毛主席的特批下,郑蕴侠终于出狱。他并没有选择前往台湾和妻儿团聚,而是返回务川县当了一名普通的高中老师,重新过起了隐居生活。   1981年,郑蕴侠还因为自己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当选了务川县的政协委员。

0 阅读: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