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2页,45万字,三天看完

董承评文学 2024-08-09 13:16:01
· 7月读《伊甸之东》,1000多页,五天读完。有人问,你看《愤怒的葡萄》需要几天? 《愤怒的葡萄》,我十年前看过,没看完。于是重读,682页,45万字,不到三天,轻松啃下。 用“啃”,并不恰当。同样是大部头巨著,《伊甸之东》需要啃,因为探讨人性、善恶,思索很深;《愤怒的葡萄》呢,则线索简单,情节更快,流水奔腾,一泻而下。 从节奏来说,说《愤怒的葡萄》是通俗小说,也不过分。它的主线就五个字: “搬家,找工作。” 一个普通家庭,过着普通的生活。并不富裕,也不贫穷。灾难降临(并非自然灾难,而是生产关系的进步:机器取代了人力),他们失去土地,被迫搬迁。一家人,一辆卡车,横跨千里,去西部谋生。有人死去,有人离队。破碎的家庭,终于到了目的地,才发现广告上说的天堂般的西部,也是修罗场般的地狱:几十万流民集聚于此,为了仅有的工作资源——剥棉花,摘桃子——而陷入无穷的争斗:流民之间倒能同病相怜,但流民与农场主,则几乎是你死我活…… 真的是很简单的线索。这样的小说,摸清了结构,完全可以一目十行。 问题来了,这样的小说,何以成为名著? 我觉得,是因为小说虽然从头到尾在写苦难,但苦难之上,人的尊严更为醒目。 苦难是意外,内卷、冲突、饥寒交迫,是“时代的眼泪”,但人始终没有失控,或者说,苦难没有失控——西行的路上,小说花了巨大的篇幅写那辆改造的卡车和修车的过程,我看了甚至有“我强得可怕,我也可以修车”的错觉。这是物的可控,是治愈的。 苦难的可控,则因为小说里有一个强大的母亲,她把家族凝聚在一起。小说里这段对她的描述,几乎可以作为生存哲学: “如果她不承认伤害和恐惧,那老汤姆和孩子们也不会感受到伤害和恐惧,于是,她不断练习在心里否认伤害和恐惧。当快乐的事情发生时,大家都会去看她是否快乐,于是,她遇到无足轻重的乐事也习惯开怀大笑。” 有人说《愤怒的葡萄》是美国的《活着》,但母亲的形象,其实比福贵更进一步,她有人生哲学,所以,它也像《平凡的世界》。 以苦难哲学而论,《愤怒的葡萄》停留于现象和对苦难的堆砌——这使它的节奏很快,易读,如能深化一些,对人性做更深的探讨,那就近于《悲惨世界》了。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愤怒的葡萄》加上《伊甸之东》,也许就是迷你版的《悲惨世界》。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