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才意识到,医生主线不对,都是走弯路

统计之光啊 2024-08-02 15:06:50
学医8年,我觉得是幸运,又是“不幸”。 幸运的是,医疗行业汇聚众多高学历人才,在精英人群中生存,你想不优秀都不行;但“不幸”的是,在精英中想要脱颖而出,个人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尤其是在赛道越来越挤的时候。 有的人选择把一口井打到50米深,有人选择打50口一米深的井,很显然打到50米深的人,最后获得的水资源更多且更容易。 那么医学人如何确定自己深挖的井?这3步很重要,我所有努力都围绕这个主线发力。 📌找准专业→深耕某方向→做科研型医生→去往更大的平台,获得更多资源 1️⃣专业犹如灯塔,是使劲的着力点 我个人体会,选择专业时最重要的依据是兴趣!就业前景、收入待遇、父母或亲朋的意愿等等可以听,但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决策的压倒性理由。因为,这是要从事一辈子的东西,能在我们迷茫、失落、遇到挫折时支撑我们继续坚持不放弃的就只有兴趣。 2️⃣专业的进一步细分,确定研究方向 院领导说,发展方向可以理解为五年内可以让你成为行业内的“小星星”,十年内可以让你成为“大星星”的东西,每个人需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特长,以及对学科前沿的认识和把握综合考虑确定。 帮你做出正确判断的途径唯有收集大量可靠信息,在信息不全面的情况下,千万不要轻易决定方向,多向前辈请教! 3️⃣在医院,永远不要放弃做科研型医生 当你下定决心在某方向深耕,那一定要明白医院的底层逻辑,不要只顾着临床,成为科研型医生才是你的主线。 目前的晋升制度决定了医生在科研上的投入产出比比临床高,而且只有科研做得好,临床技能才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就像我的同事,科研很强,临床水平刚开始确实一般,但是他的职称晋升很快,在科室话语权增加,他有大把的时间和平台把临床在短时间内提上去。 临床和科研不是对立的,但是人的精力有限,在同一时间内确实不可能两者都兼顾,先科研后临床,去往更大的平台、积累更多的资源才是普通医生的主线。 明确主线后,如何实现它?那就需要我们把目标拆解成具体可执行的任务,比如你科研能力差,就规定自己今年发表一篇入门级别的SCI。 🎯把大目标拆解得越细越具体越好,一切以拿结果为准!
0 阅读:887
评论列表
  • 2024-08-09 10:13

    现实是临床牛的大部分科研一般,科研牛的大部分临床一般,两者甚至教科研都厉害的实际上很少很少很少,因为在某方面深耕成为专家和行业大咖以后在细分领域获利越来越多,只会越来越钻,大部分在舒适区里出不来。你在现实中见到临床科研都厉害的要么是临床厉害有资源以后招一堆科研民工来搞科研贴金,要么就是科研厉害获得比较高的行政位置,有资源以后,手下有得力的正高副高干将帮收病人做手术,还经常搞个什么中国首例、亚洲首例啥啥手术的,其实都是下面人干的。[呲牙笑]

  • 2024-08-03 09:11

    学医八年,才懂找准专业是金钥匙!深耕、科研、大平台,每一步都是对生命的敬畏和挑战,不走弯路,走心路!勇往直前,医路精彩

  • 2024-08-29 12:22

    meta分析已经没啥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