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养儿防老?”上海,大学的一对教授夫妇把三个孩子都送到美国。孩子们在美国生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4-08-01 00:25:12

“这就是养儿防老?”上海,大学的一对教授夫妇把三个孩子都送到美国。孩子们在美国生儿育女后,从不回国看望父母,甚至在父母去世后,也不回家看一眼,全部委托养老院代办。养老院要求这三个儿女至少回来一个料理后事,儿女们:钱不是问题,全权委托你们办理就行。   信息来源:2024年6月29日 椒点视频 ——爷叔讲述夫妇送子女出国,直到离世3子女无一回国,葬礼全由养老院代办(人物均为化名)   “养儿防老”,这是一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古语,然而,当我们听到李大爷夫妇的故事时,不禁要问:我们养儿,真的是为了“防老”吗?   李大爷和他的夫人,曾经是上海某知名大学的风云人物,作为德高望重的高级教授,他们不仅在学术上建树颇丰,在家庭生活中,也可谓是人生赢家,他们培养了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个个都是品学兼优,让他们倍感骄傲。   为了让孩子们接受更好的教育,李大爷夫妇不惜举家财,将他们送到了美国深造,在那个年代,能够出国留学,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机会,李大爷夫妇大概做梦也没想到,这一决定,竟为他们的晚年生活,埋下了悲剧的种子。   孩子们在美国开启了新的人生,他们不负众望,学业有成,事业风光,然而,在父母的生命进入暮年时,他们却选择了远在天边,不曾回头,李大爷夫妇只能孤单地住进养老院,在那里度过余生。   当李大爷的夫人因病去世时,三个子女无一人回来送别,几年后,李大爷也离开了人世,子女们依然没有现身,而是全权委托养老院办理后事,他们甚至连最后一面,都不愿意见。   这样的结局,让人唏嘘不已,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让这些子女如此冷漠?是生活的压力,让他们身不由己?还是文化的差异,让他们疏于尽孝?   有人说,子女们在国外的生活,可能并不如想象中的光鲜,异国他乡,他们要面对语言障碍、文化冲击,还有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经济上的拮据,让他们难以抽身回国奔丧。   也有人指出,中西方在家庭观念上存在差异,在西方社会,子女成年后就被视为独立的个体,父母不再过多干涉,久而久之,血浓于水的亲情,也就慢慢淡漠了。   然而,无论是什么原因,子女们的行为,已经违背了中国的传统美德,也触犯了法律的明文规定,《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和《宪法》,都明确规定了成年子女赡养父母的义务,这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不容推卸。   更令人心寒的是,子女们在学业和事业上的成功,似乎并没有让他们的人格也一并提升,他们对生养自己的父母,竟能如此冷酷无情,这样的“精英”,又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呢?   李大爷夫妇的故事,在网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许多网友纷纷表示,这样的子女,简直就是白眼狼,狼心狗肺,“养儿防老”的观念,在现实面前,是如此的脆弱和不堪一击。   那么,我们究竟要如何“防老”呢?答案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要“养心”。真正的“防老”,不在于儿女能给我们多少物质上的供给,而在于他们能给我们多少精神上的慰藉和情感上的陪伴。   作为父母,我们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家庭伦理教育,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同理心,不能只盯着孩子的学业成绩,而忽视了他们的人格养成,只有心存善念,才能行善事,才能在父母年老时,不忘初心,尽孝道。   同时,我们也要反思,是不是我们自己的教育方式,存在着问题?是不是我们过于强调物质,而忽视了情感的交流?是不是我们给了孩子太多的压力,而忽视了他们内心的需求?   “养儿防老”,这句古语,也许该换一换表达方式了,我们养儿,不是为了“防老”,而是为了延续生命的意义,为了传递爱的希望,我们要用爱来浇灌,用心来呵护,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让他们拥有一颗善良博爱的心。   只有这样,当我们老去的时候,才能安心地闭上眼睛,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的孩子,一定会用他们的方式,来回报我们的养育之恩,这,才是“养儿”的真谛。

0 阅读:2390
评论列表
  • 2024-08-01 05:56

    什么是教育的标准!成才的标准!其实国人把上清北、出国作为做父母的成功,这本身就是扭曲的教育观!成人比成才更重要!!!

  • 2024-08-01 22:10

    给他人做贡献!

  • 2024-08-01 21:41

    该!自作自受!自作孽不可活!!!!

  • 2024-08-01 22:11

    你教他不忠,他报以你不孝。因果轮回。

  • 2024-08-02 12:54

    孩子是父母的作品,选择是要接受结果的。

  • 2024-08-02 10:36

    这三个子女是把父母交给国家养老

  • 2024-08-02 21:08

    每个人都有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

  • 2024-08-02 15:43

    完全不是这样,人家外国人也不是不孝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