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最有风骨的一首七律,第五六句千古流传千古江山,一笔开天。风骨,乃文人笔下的

一起聊聊全球事 2024-07-31 19:30:34

李商隐最有风骨的一首七律,第五六句千古流传

千古江山,一笔开天。

风骨,乃文人笔下的精神脊梁。

无论是慷慨激昂的“留取丹心照汗青”,还是坚韧不拔的“任尔东西南北风”,抑或是慷慨悲歌的“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以及豪迈气概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些诗句皆如千年古松,历经风霜而愈显挺拔。

在唐代诗坛的璀璨星河中,李商隐的名字宛如流星划破夜空,照亮了无数文人的心灵。

他的诗篇,既有情感绵密的“相见时难别亦难”,又有深邃哲思的“此情可待成追忆”。

然而,在众多珠玉在前的作品中,祗舍认为,最显风骨的非《安定城楼》莫属。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这首诗开篇便抛出“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瞬间将读者带至高楼之巅,遥望绿杨掩映的汀洲,一幅江南水墨画便跃然纸上。

百尺高楼,似是与云端对话的场所,也象征诗人的志向,高远而坚定。

绿杨随风,汀洲如画,这一开场,既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也暗示了诗人心中那无尽的遐想。

接下来的“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则是引经据典,通过贾谊和王粲的历史典故,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憧憬。

贾生的泪水,是对现实无力改变的悲悯;

王粲的远游,是对不屈命运的追求。

这两句诗用古人的经历喻今,寄托了诗人对个人命运和国家未来的双重关注。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展现了诗人对逍遥自在生活的向往。

范蠡的典故在这里被巧妙引用,江湖与扁舟,一方面是对自由无拘的生活的渴望,另一方面则是对归隐理想的坚持。

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世事的超然态度,又透露了内心深处的归隐之思。

而诗的末尾,“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则运用了庄子的寓言来讽刺那些小人的猜疑和嫉妒。

通过腐鼠与鹓雏的比喻,李商隐表达了对那些低俗趣味的鄙视,以及对志同道合者的尊重。

这样的比喻,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才思,也反映了他的人格魅力。

李商隐的诗歌,无疑是唐代诗坛的一道亮丽风景。

他能够在短短的七律中,用寥寥数语,便勾勒出宏大的背景,展现深刻的思想,这正是他诗歌的独到之处。

正如王安石所言,他的诗歌“得其藩篱”,足以与杜甫媲美,这种评价显示了李商隐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在宋代,蔡启对李商隐的诗歌也给予极高的评价,认为他的“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之句,足以媲美杜甫。

这样的评价不仅是对李商隐诗歌内容的认可,也是对其风格和精神的肯定。

而清代诗评家们,如许印芳、方东树等,更是从不同角度赞扬李商隐的诗歌具有“浑沦”、“清新”的特质,将其归于“少陵嫡派”。

李商隐的“风骨”,不仅仅体现在他坚定的文化自信和深邃的历史视野上,更在于他能够通过自己的诗歌,传递出一种超越时代的精神力量。

这种力量,使得李商隐的诗歌不仅是艺术的展现,更是精神的传承。

读李商隐的诗,就像是在与一位深邃且幽默的老友对话。

他让我们见证了一个诗人如何在风云变幻的时代中坚持自我,表达真情,用诗作为沟通心灵与文化的桥梁。

这种经历,不仅仅是一次文学的欣赏,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一次精神的升华。

通过李商隐的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真正的文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自由的向往,以及对于理想的执着。

他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如同时间的使者,穿越千年的历史尘埃,为我们今天的生活带来了新的启示和思考。

总之,李商隐的诗歌是唐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的作品不仅展示了诗人独特的艺术才华,更体现了一个时代文人的思想风貌。

他的诗,如一座历史的灯塔,照亮了文化的长河,引领着后人在追求真善美的路上,不断前行。

0 阅读: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