靛冠噪鹛——极危物种和它的村庄的故事

野望摄影 2024-07-19 00:34:20
五一期间,我奔赴婺源观鸟,除了可爱的白腿小隼,我的另外一个目标鸟种就是靛冠噪鹛(也叫蓝冠噪鹛)。1919年,靛冠噪鹛首次被发现,之后便销声匿迹70余年,直到2000年它们才再次在婺源现身,引起轰动。 靛冠噪鹛的分布地极为狭窄,是中国特有种,且只隐匿于江西省婺源县,全部的种群数量不过200余只。其中一处栖息地在婺源月亮湾附近的常绿树林里,该地区遍布以百年以上的古树,以枫杨、香樟等为主,遮天蔽日,绿影重重,正为靛冠噪鹛提供了绝佳的庇护所繁衍生息。 提到靛冠噪鹛,最多的印象就是“神秘”,这种颜色鲜艳的雀形目鸟类,完成了当年的繁殖任务后,就会带着幼鸟离开繁殖地,迁移到附近海拔更高的丘陵山地密丛中,自此鲜见踪影。迄今为止,它们冬季的栖息地还未有定论。 而在它们栖息地周边的村庄,靛冠噪鹛的模型、涂鸦和绘画随处可见,还有一座专门宣传爱鸟护鸟的“蓝冠噪鹛科普展览馆”,民宿也常常以鸟为名,能看出来靛冠噪鹛不仅仅为村民带来了“观鸟经济”,更是让“人鸟共家园”的理念深植在村民心中。 这些极危物种慷慨地向我展现了其美妙的身姿,在婺源这块福地,它们似乎并不了解自己如此濒危的事实,和同伴一起飞舞啾鸣,甚至和黑枕黄鹂追逐嬉戏。但它们仍然处于极小种群状态,远远没有摆脱灭绝风险——也许婺源正在发展的人鸟和谐的保护模式,能够留住这些美丽的生灵,并同时为其他的物种带来福音。我期待看到它们的种群壮大,并真正在屋檐和枝头随处可见的那天。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