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更易患消化系统肿瘤
中华预防医学会糖尿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日友好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杜时雨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持续上升,202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显示,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1.2%,患病人数过亿,已成为继高血压之后的第二大慢性疾病。在很多人印象中,糖尿病虽然常见,但是不痛不痒,即使有危害,也不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但实际上,糖尿病不仅会引起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肾病等严重并发症,还与消化系统肿瘤相关。
糖尿病是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独立危险因素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的恶性肿瘤发生风险也会增加,其中肝癌、胰腺癌、结直肠癌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生风险的增加尤为显著。
流行病学证据表明,糖尿病是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独立危险因素。近期我国一项大规模研究发现,与非糖尿病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的所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总体发病风险增加62%。其中,肝癌发病风险增加68%,食管癌、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加甚至高达110%和115%。
高血糖等多种机制可增加患癌风险为什么会这样?
研究人员分析,糖尿病可能通过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及炎症等多种机制增加患癌风险。不过,潜在的生物学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仍需进一步研究探索。下面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是高血糖。
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状态对正常器官是一种慢性刺激,长期高血糖状态既可以影响机体正常的能量代谢,也可以从微观上对DNA造成损伤,在很大程度上会促进正常细胞的癌变。
二是高胰岛素血症。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是一类多功能细胞增殖调控因子,在细胞的分化、增殖、个体的生长发育中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胰岛素水平升高可以抑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的合成,使得后者减少,从而提高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生物活性,起到促进肿瘤生长的作用。此外,高水平的胰岛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均可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生成,后者促进肿瘤血管新生,增加肿瘤血液供应,从而促进肿瘤生长。
防消化道癌要控制血糖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那么,该怎么办呢?
要从两方面进行控制:
一是控制血糖。
防治肿瘤,重在预防和早期发现。也就是说,对糖尿病要尽早干预,尽早将血糖控制达标,这是预防糖尿病患者恶性肿瘤发生的最有效的措施。
二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糖尿病和肿瘤有一些共同的危险因素,除了年龄、性别、人种等是无法改变的,也有一些危险因素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可以改变的,如体重超标、不健康饮食、吸烟、饮酒以及缺乏锻炼等。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管理,可同时降低糖尿病和肿瘤发生的风险。
具体应做到: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体重,如果超重、肥胖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5厘米),可通过饮食或运动等方式减轻体重。
合理膳食。调整饮食结构,增加低加工肉类、高新鲜蔬菜、高水果及全谷类食物的饮食可以降低多种肿瘤的发病风险,还可防治糖尿病。
戒烟限酒。吸烟、过度饮酒会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同时也是多种肿瘤的独立危险因素。
增强运动。避免久坐,每周至少要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体力活动。
加强筛查。以下糖尿病患者应重点筛查消化系统肿瘤:
0 1 患者出现消化道症状,如腹胀、纳差、大便习惯或性状改变等。 0 2 年龄40岁以上,定期复查肿瘤标记物、胃肠镜等检查。 0 4 长期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 0 5 老年初发的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警惕胰腺癌。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 || 董超 万涛 值班主任 || 范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