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把中国日历上所有‘洋节’都取消!”有专家说:“洋节”和我们中国没有半毛钱关系,每年大肆宣传洋节就是崇洋媚外!有没有道理? 街角的咖啡店早早地摆满了圣诞树和麋鹿,空气中弥漫着姜饼和肉桂的味道; 商场里循环播放着欢快的圣诞歌曲,琳琅满目的圣诞商品堆满了货架,情侣们精心挑选着礼物。 这些从西方传入的节日,如今在中国越来越受欢迎,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与“洋节”的狂欢相比,我们对自己的传统节日又了解多少?重视多少? “洋节”盛行的背后,究竟是文化自信的缺失,还是文化传承的困境? 不可否认,“洋节”在国内的迅速升温,与商家的大力炒作密不可分。 每逢“洋节”,商家们都会借机推出各种节日限定商品,从平安果、圣诞树到玫瑰花、巧克力,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 “洋节”经济的蓬勃发展,也折射出欧美文化的影响日益扩大,特别是对于年轻一辈来说,他们对新事物的接纳程度更高,对异国文化的好奇心更强。 与此相反,某些传统节日的仪式感正在消退。 部分传统节日仪式过于繁琐,与现代生活节奏脱节; 例如,情人节的礼物营销深入人心,而七夕节则更多地停留在传说故事层面,缺乏与现代生活接轨,自然难以激起年轻人的共鸣。 每一个传统节日背后,都蕴藏着动人的故事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是我们了解中华文化、传承文化基因的重要窗口。 当然,我们也不能谈“洋节”色变,更不能盲目抵制。 我们要用更理智、更宽容的态度来对待“洋节”,扬弃其糟粕,而不是走进“文化封闭”的误区。 要重塑节日生态,既需要政府的引导,也离不开民间的积极参与。 例如,一些地方政府在春节期间组织庙会、灯会等传统民俗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参与,既弘扬了传统文化,又丰富了节日生活。 民间力量也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 我们可以采用各种方式对传统的节日风俗进行传承和创新,并让它们具有一定的时代内涵。 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就能够让大家重新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和“点赞”,方便您下次看到更加精彩的内容,祝您生活愉快,感谢支持。 (信息来源:偃师融媒2024-0709《有人强烈建议取消 中国日历上所有的洋节》) #社会#
五一节也是洋节
这个可行
过洋节狂欢 就像帮别人养儿子一样的感觉
什么没关系啊!有那么多洋人,还有那么多假洋鬼子啊!
礼拜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