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空军司令的儿子米里拜尔,从1976年开始无偿资助中国学生留学,只有一个要求,

南坡青丝蛊 2024-07-07 16:07:04

法国空军司令的儿子米里拜尔,从1976年开始无偿资助中国学生留学,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自己所资助过的学生,学成后必须回中国!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这样一位特殊的外国友人。他出身法国贵族,却将人生的大半时光奉献给了中国;他经历过战争的残酷,却始终保持着对人性的信念;他游历过世界各地,最终却在中国找到了精神的归宿。他就是让·米里拜尔,一个用生命诠释中法友谊的传奇人物。 米里拜尔1919年出生于法国一个显赫的贵族家庭。他的父亲是法国空军司令,家族世代从军。按照常理,米里拜尔本应继承家族荣耀,过上优渥的生活。然而,命运却给了这个年轻人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折。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20岁的米里拜尔毅然投身战场,却不幸被俘。在战俘营里,他度过了艰难的四年。这段经历给年轻的米里拜尔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让他对生命和和平有了全新的认识。战争结束后,米里拜尔并没有回到舒适的贵族生活,而是选择了一条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 从25岁开始,米里拜尔踏上了为期25年的环球旅行。这段旅程带他走过了50多个国家,领略了五大洲的风土人情。在旅途中,他目睹了不同文明的魅力,也看到了战后世界的苦难与希望。正是这段经历,为米里拜尔日后的人生选择埋下了伏笔。 1976年,57岁的米里拜尔来到了中国西安。彼时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前夜,百废待兴。米里拜尔被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深深吸引。他决定留下来,为中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米里拜尔在西安外国语大学任教,教授法语课程。然而,他做的远不止于此。他拒绝了学校提供的高薪,反而自掏腰包为学生们购买教学设备。他还设立了奖学金,资助优秀学生赴法国留学。米里拜尔唯一的要求是,这些学生学成后必须回国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 在教学之余,米里拜尔还潜心研究中国历史。他花了7年时间,写出了一篇长达23万字的关于明代陕西地方官吏制度的学术论文。这篇论文不仅为他赢得了法国博士学位,也填补了中国历史研究的一项空白。米里拜尔的学术成就,展现了他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热爱。 米里拜尔的贡献得到了广泛认可。1997年,法国政府授予他拿破仑勋章,以表彰他对促进中法友谊做出的巨大贡献。这个荣誉不仅是对米里拜尔个人的肯定,也象征着中法两国文化交流的深化。 同年,米里拜尔获得了中国永久居留权,成为陕西省首位获此殊荣的外籍人士。这一身份的转变,标志着米里拜尔与中国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他不再只是一个外国友人,而是真正成为了中国大家庭的一员。 随着年龄的增长,米里拜尔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愈发浓厚。他尤其痴迷于中医针灸,认为这门古老的医学智慧蕴含着巨大的潜力。米里拜尔不遗余力地推动中西医学的交流,多次资助中国中医专家赴法国进行学术交流。他的努力,为中国传统医学走向世界搭建了重要的桥梁。 2015年,96岁高龄的米里拜尔在西安离世。然而,即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依然心系中国。米里拜尔立下遗嘱,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希望能为中国的医学教育事业做出最后的贡献。这份遗愿,成为了米里拜尔对中国深厚感情的最好诠释。 回顾米里拜尔的一生,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不断突破自我、追求理想的人。他从贵族子弟到战俘,从环球旅行者到中国教育工作者,每一次转变都彰显着他对人生意义的不懈探索。米里拜尔在中国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而他的付出也为中国的发展注入了宝贵的力量。 米里拜尔的故事,不仅是一个人的传奇,更是中法两国人民友谊的生动写照。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国际主义精神,什么是无私的奉献。 在当今世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米里拜尔的经历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只有怀着开放包容的心态,真诚地了解和欣赏不同的文化,我们才能够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的世界。 米里拜尔虽然已经离我们而去,但他的精神依然活在中国这片他深爱的土地上。他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我们,继续为中法友谊,为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信息源:澎湃新闻.他是法国空军司令的儿子,却把人生的最后40年给了中国.2022.06.12)

0 阅读:17
南坡青丝蛊

南坡青丝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