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肝护肝# 养肝第一药:乌梅!!
这话不是我说的,是清朝名医刘鸿恩说的,请看:
“盖乌梅最能补肝,且能敛肝,用于阴分药中,功效甚大。”(《医门八法·寒热》)
“思之良久,忽得乌梅,用以敛肝,应手辄效,推而广之,凡系肝经病证,用之皆效,因名之曰独梅汤。”(《医门八法·虚实》)
……
“刘鸿恩,字位卿,号春舫,是河南省尉氏县蓬池刘氏大家族后裔,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弱冠举进士,官陕西凤邠道、陕西布政使,署按察使。同治三年(1864年)近五十岁时弃官研医,家居二十余年,致力攻岐黄,洞明医理,以儒理释医理。”(《医门八法》校注作者刘道清、翟明义:“原书作者及书籍内容和学术价值简介”)
刘氏最懂乌梅,也最善用乌梅,在他的书中,始终贯穿了对乌梅的巧妙运用,时人称其为“乌梅先生”,他自己也以“知梅学究”自居。
乌梅,在张仲景的《伤寒论》中也有明确的运用,他也是用于肝经疾病,大名鼎鼎的“乌梅丸”,就是代表。
“乌梅丸”是治厥阴肝经的名方,其中,乌梅是主药,其他则寒热并举,在乌梅的引领下,直赴肝经,解决厥阴肝经的寒热错杂疾病。
临床上,但凡疑难杂症都存在寒热错杂症状,比如上热下寒,“乌梅丸”有很好的使用空间。
现代研究认为,乌梅有净化血液的作用。它可以帮助人体清理血中的废物垃圾,从而使血液流动通畅,它还能排除身体的乳酸等酸性废物,达到净化血液的效果。
从这个意义上说,乌梅是味碱性食物,属药食同源之品,这对改善体内微环境有帮助。
彭子益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中医大师李可非常推崇此书,还亲为此书校注。彭子益认为:
“乌梅为风木要药。收而不涩,能生津液,温病尤宜。”
风木即是肝。也就是说,乌梅是肝经要药。它收敛肝气,养肝血,但不涩滞。又能生津液,这点很重要,因为,凡治病,保护和生成津液至关重要,中医有“留得一分津液,便多一分生机。”温病是热病,更加关注津液这块。
比如彭子益治湿温,在运用三仁汤的同时,他都主张在方中加入乌梅,如此可见一般。
又比如对付臭名昭著的“鼠疫”,彭子益也主张用“乌梅三豆饮”。
该方据称为扁鹊创制,由乌梅、黄豆、黑豆、绿豆组成,谁能想到,这么几味普通不过的食物,竞然是这么有大用的方子。
《神农本草经》乌梅条目说:
“下气,除热烦满,安心,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恶疾。”
这个条目的信息量可就大了。
1,下气,可认为有降胃气的作用。
2,除热烦满,这里的热有,既有实热,也有虚热,烦满正是热伤津液的表现。
3,安心,有安心安神的作用。
4,肢体痛,说明有养筋止痛的作用。
5,偏枯不仁,多半是中风,或脑梗引起的后遗症。
6,死肌,局部坏死,这个很不一般,死肌表明局部已经堵死,这里已根本没有了循环,也根本没有了氧气。
7,去青痣,去黑痣。
8,恶疾,仅这一条就足够我们去思考的了,恶疾,就是恶性病变。
当然,这些还可以有广度和深度的发挥与探讨。
一味食品级中药竞然有如此宽度的治病谱系,而且又都是令人棘手的病证,让人不得不敬服。
一物降一物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