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的一个中午,王树声像往常一样拿着饭盒到食堂去打饭。排队的时候,王树声却

槿论看社会 2024-07-03 23:14:48

1968年的一个中午,王树声像往常一样拿着饭盒到食堂去打饭。排队的时候,王树声却发现自己前面的人有些奇怪,一个人,手里却拿着四五个饭盒。 ( 信息来源:2017-02-09 读者报 —— 敢骂江青的解放军大) 1968年的一个中午,军事科学院食堂里人头攒动,一个身着戎装的老人正在排队打饭,他个头不高,但目光炯炯,步履稳健。 当他看到前面一个年轻战士手里拿着一套饭盒时,便亲切地问:“小同志,一个人吃饭,带这么多饭盒干吗?”年轻战士腼腆地回答:“给首长打饭。”老人又追问:“给哪位首长?”小战士如实作答。 第二天,老人又来打饭,笑着打趣道:“哎,小伙子,我见你先下楼,怎么反而站到我的后头?看来我这个吃饭的积极性还挺高啊!”周围的人都被逗乐了。 年轻战士也笑着问:“老同志,您贵姓啊?”老人微笑着答道:“我姓王,王树声。”事后,小战士把这件事告诉了自己的首长,那位师级首长从此也亲自到食堂排队吃饭了。 这个看似普通的老人,正是开国十大将之一的王树声,他虽然官居高位,但却丝毫没有架子,平易近人,亲力亲为,这一幕看似平常的小事,却生动地反映了王树声严于律己、艰苦朴素的高尚品格。 王树声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1926年,他毅然投身革命,参加了轰轰烈烈的黄麻起义,成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之一,在那腥风血雨的年代,他出生入死,战功赫赫。 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四方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王树声率部担任后卫,与数倍于己的敌人浴血奋战,掩护大部队安全转移,在强渡嘉陵江的战斗中,他亲自指挥部队从鸳溪口强渡,一举攻克敌人的险要阵地火烧寺,为红军扭转了战局、立下了汗马功劳。 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但此时,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严重错误,使得红四方面军陷入了极其困难的境地。 王树声所部也损失惨重,最后只剩下他一人,孤身一人在茫茫戈壁滩上跋涉,在极度饥饿和寒冷的煎熬下,是对党和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支撑着他一步步走向延安。 抗日战争时期,王树声率部与日寇浴血奋战,在百团大战中,他指挥所部配合友军,共歼灭日伪军7500余人,破坏铁路240公里、公路500余公里,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王树声先后担任总军械部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等职,在这些岗位上,他兢兢业业、锐意进取,为我军的现代化建设呕心沥血,他十分注重军事理论研究,主持创办了军事技术馆,亲自讲解现代化军事技术知识,受到了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扬。 王树声虽然工作繁忙,但他对普通劳动人民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他业余爱好养花,经常向老花工请教养花技术,一次,得知老花工生病,他立即亲自带医生前去诊治,并每天去看望,直到老人康复。 在“文革”的动乱年代,王树声也遭受了冲击,但他始终坚持原则,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一次,他在京西宾馆观看京剧《龙江颂》,看到江青在台上端着架子,而朱德却被晾在一边,他愤然说道:“这个家伙,敢欺负朱老总,向她学习个屁!” 王树声对家人要求十分严格,他的大儿子结婚时,除了一间房、一张床和两条被子,再无其他家当。 警卫员提议从单位借两把椅子和一张茶几,被王树声当场拒绝,他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结婚要那些东西干什么?战争年代,同志们结婚连个'窝'都没有,现在,你有房、有床、有被,就很不错了嘛!” 1974年1月,这位功勋卓著的老将军与世长辞,享年69岁,他的一生,是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他虽然身居高位,但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他虽然战功赫赫,但从不居功自傲;他虽然地位显赫,但始终心系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王树声将军的事迹,是一部永不褪色的革命教科书。他的崇高品德和优良作风,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让我们携起手来,沿着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足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0 阅读:370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