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中,7名弹尽粮绝的志愿军战士,被200名英军重重包围,在这千钧一发之际,

瑛悦说事儿 2024-07-03 17:11:03

朝鲜战争中,7名弹尽粮绝的志愿军战士,被200名英军重重包围,在这千钧一发之际,19岁小战士郑起用足最后一丝力气,吹响了冲锋号,没想到这一吹,却吹出了一个特等功。   郑起,1932年出生于黑龙江省海伦县,一个充满革命气息的地方。   1946年七月,年仅十四岁的他便毅然参加了革命,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尽管年纪尚小,但郑起的心中燃烧着一团火,渴望为祖国的解放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那个物资匮乏、生活艰苦的年代,郑起每天都在后勤部门忙碌着,但他从未忘记自己的初心。   每当夜深人静时,他都会拿出那本破旧的革命书籍,一遍又一遍地阅读,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   他的心中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总有一天,他会站在前线,为祖国的解放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一次重要的军事会议上,郑起鼓起勇气,向组织提出了自己的请求:希望被派往前线,亲临战场。   他的请求虽然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但最终还是得到了组织的同意。   当郑起得知自己被调到号兵班时,他的心中充满了激动和感激。他知道,这是他实现梦想的第一步。   在号兵班的日子里,郑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他需要背熟无数个号令,每一个号令都代表着不同的战术和指令,他知道,在战场上,一个错误的号令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因此,他每天都刻苦训练,反复练习,直到每一个号令都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中。   虽然训练的过程充满了艰辛和汗水,但郑起却乐在其中。他享受着每一次的进步和成长,享受着每一次的挑战和突破。   他知道,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坚持,他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战士。   1948年,在锦州保卫战的前夕,郑起的心情异常激动。   他知道,这是他实现梦想的时刻,也是他证明自己的时刻。   他反复检查着自己的装备,确保每一个号令都准确无误,他知道,在战场上,他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影响到整个战局。   战斗打响的那一刻,郑起深吸一口气,吹响了冲锋号。   嘹亮的号声在战场上回荡,激励着战友们奋勇向前。   在战斗中,郑起不仅是一名号兵,更是一名战士。   1950年6月25日,抗美援朝战争爆发,郑起再次踏上了战场。   在一次穿越崎岖山路的行军中,郑起所在的七连敏锐地捕捉到了釜谷里方向传来的异样动静。   那是一支装备精良、物资充裕的英军部队。面对这样的对手,七连的战士们深知,要想在这场围剿中取得胜利,绝非轻而易举。   郑起和他的战友们利用地形和战术,试图寻找敌人的弱点。   郑起看建议连长采取迂回战术,从敌人的侧翼发起攻击,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连长采纳了郑起的建议。   在夜色的掩护下,七连悄悄地绕到了英军的侧翼,发起了突袭。   这一战术果然奏效,英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防线开始动摇。   1951年1月3日,郑起所在的347团第7连需要夺取釜谷里南山战地。   我军在战斗伊始便展现出了压倒性的优势,巧妙地包围了英军,形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铁壁。   然而,随着战斗时长的增加,战斗的残酷性逐渐显现,双方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在这决定胜负的紧要关头,郑起的视线被地面上遗落的军号吸引,一个大胆的念头在他心中迅速成形。   他敏捷地攀上一处制高点,深吸一口气,倾尽全力吹响了那支军号。   随着那激昂的号声响彻云霄,敌军陷入了彻底的混乱,纷纷溃逃,我军战士们则抓住这难得的战机,对敌人发起了猛烈的追击。 不久,我军的援军终于抵达战场,在他们的有力支援下,这场战斗以我军的胜利画上了句号。   战后,郑起和他的战友们得知,他们所面对的竟是曾参与诺曼底登陆的精锐部队,这支部队以其出色的阵地战技巧而闻名于世。   反观我军,装备简陋,兵员不足,与敌军的实力对比显得极为不利。   然而,正是志愿军战士们那种面对强敌毫不畏惧、坚韧不拔的战斗意志,最终令敌人感到震撼,赢得了这场看似不可能的胜利。   国家始终铭记着郑起的英勇壮举,他荣获了“特等功臣”这一崇高荣誉,这标志着他在我国军队中的卓越贡献得到了最高级别的认可。   郑起从一个怀揣梦想的少年,到一名英勇的战士,再到一位受人尊敬的英雄,他的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和奋斗。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郑起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勇气和坚持。   信息来源:中国军网——观文物 学军史丨7名战士坚守阵地,他用这把军号吓退敌军

1 阅读:1299
评论列表
  • 2024-07-03 17:52

    绝境军号

  • 2024-07-03 17:33

    对所谓联合国军来说:我军的冲锋号对于他们来说=死亡号。已成他们的心魔了

  • 2024-07-10 13:16

    全文狗屁不通,

  • 2024-09-02 23:39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志愿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