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徐雯波喜欢绘画,她一直对才华卓绝的张大千仰慕不已。一直想要拜师学画,哪料张大千却说,“我收门生的规矩十分严格,定了师生名分就不能涉及其他,我没有收她作学生,倒乐意她做我贤慧的太太。我太太有时候想起来了,还时常翻出老话来埋怨我,说我看不起人,不收她这个门生,其实呀!实在是因为我太看得起她了,才不收她作门生的!”
主要来源—人民网-书画频道2016-08-02《七夕将至 盘点画坛里那些令人羡艳的"夫妻档"》
1943年,张大千正值艺术创作的巅峰期,而14岁的徐雯波还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女,她作为张大千女儿张心瑞的闺蜜,第一次踏入了张家的大门。
那时的徐雯波,对艺术怀着无限的憧憬,对张大千这位当代艺术大师更是充满了崇拜之情,然而命运的齿轮总是以其特有的方式悄然转动。
张大千看到了徐雯波眼中对艺术的热情,而徐雯波则在张大千的指导下,逐步踏入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殿堂,起初她只是单纯地想拜张大千为师,学习绘画技艺,可不巧的是被拒绝了。
她怀着对艺术的热爱和对大师的敬仰,经常来到张家,观摩张大千作画,张大千也乐于指导这个天资聪颖的年轻女孩,为她讲解绘画技巧,分享创作心得。
在这个过程中,两人的关系逐渐超越了单纯的师生之谊,徐雯波的天赋和勤奋给张大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不仅仅是在临摹和技法上有所进步,更重要的是,她对艺术的理解和感悟也在不断深化。
徐雯波也渐渐意识到,自己对张大千的感情已经超越了对老师的敬仰,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情感依恋,然而这段感情的萌芽并非一帆风顺。
张大千已经是三个孩子的父亲,而徐雯波还是一个未经世事的少女,他们之间30岁的年龄差距,以及张大千已有三位妻子的事实,都成为了横亘在两人之间的巨大障碍。
面对这段感情,徐雯波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勇气和决心,如果与张大千在一起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世俗的眼光,还有来自家庭的阻力。
然而,徐雯波的决定也给她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她不得不面对家人的质疑和失望,还要承受社会舆论的压力,但是她始终坚持自己的选择,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对张大千的爱是真挚和坚定的。
张大千对徐雯波的这一举动既感动又担忧,他深知徐雯波为了他所做出的牺牲,也清楚地意识到这个决定可能给她带来的困境,面对徐雯波他却表现出了难得的克制和尊重。
张大千曾经解释不收徐雯波为学生的原因是“我收门生的规矩十分严格,定了师生名分就不能涉及其他,我没有收她作学生,倒乐意她做我贤慧的太太。
我太太有时候想起来了,还时常翻出老话来埋怨我,说我看不起人,不收她这个门生,其实呀!实在是因为我太看得起她了,才不收她作门生的!”
这句话背后,隐藏着张大千对徐雯波的特殊情感,他从一开始就意识到,自己对徐雯波的感情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师生之谊。
这个决定反映了张大千的深思熟虑,作为一个经历过多次婚姻的人,他深知感情的复杂性,他不想让师生关系成为他们之间的桎梏,也不想让自己的感情影响到徐雯波的艺术发展。
然而,命运的齿轮总是以其特有的方式转动,尽管张大千试图保持距离,但是两人在艺术和生活中的相处,还是让彼此的感情日渐深厚。
直到1949年,张大千和徐雯波结婚,并前往海外生活,这个决定,不仅改变了他们两人的命运,也为中国艺术在国际舞台上的传播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离开中国后,徐雯波成为了张大千最重要的支持者,她不仅照顾张大千的日常生活,还在艺术创作上给予他莫大的支持和鼓励。
在他们漂泊的岁月里,徐雯波始终如影随形,成为张大千最坚实的后盾,在这段漫长的海外生活中,她不仅是张大千的妻子,更是他艺术创作的重要支持者,她协助张大千完成了多幅重要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