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湘军大破太平天国之后,慈禧就一直秘密图谋,想铲除曾国藩,不料曾国藩两次出手,

春秋谈国际说 2024-07-01 16:17:11

自从湘军大破太平天国之后,慈禧就一直秘密图谋,想铲除曾国藩,不料曾国藩两次出手,次次都赶在慈禧出招之前,最后慈禧太后急吼吼地下令,让曾国藩官复原职。

曾国藩与湘军崛起 曾国藩,这位湖南湘乡的小镇青年,从学堂书香到战场硝烟,他经历了从一名学子到国家大臣的华丽转变。 但别看他曾是位学霸,成年后却是在实践中找到了真正的人生舞台。 我得说,曾国藩的人生刚开始并不顺风顺水。 当年他考取举人后,在朝中因为没有强力的后台,官职进展缓慢,直到道光年间才开始崭露头角。 但是哥们儿性格坚韧,不怕苦不怕累,一步步往上爬。 他的人生转折点在太平天国起义时期,这位学院派的官员摇身一变,开始组建湘军,凭借的正是他那种稳扎稳打的作风。 湘军一开始根本就不被看好,毕竟是一支新军,战斗力如何还是个未知数。 但是曾国藩却用自己的智慧和坚韧不拔,逐渐将湘军锻造成为一支能够左右战局的力量。 湘军在平定太平天国的战役中,功劳显赫,为大清稳定局势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然而,随着湘军势力的扩张,慈禧太后开始变得心神不宁。 要知道,在封建社会里,军队的忠诚是维护皇权的基石。 湘军虽然为大清立下汗马功劳,但其力量的庞大,也意味着一种潜在的威胁。 别忘了,湘军不是朝廷藩镇,而是曾国藩一手建立的私人武装。 在那个时代,谁拥有了军队,谁就有了说话的权力。 所以,慈禧对湘军的忧虑也就不难理解了。 而且在湘军平定天京之后,曾国藩兄弟的军功如日中天,势力膨胀到了不容小觑的地步。 尤其是,此时盛传两个传言: 一是说,曾国藩有“黄袍加身”之意; 二是说,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私吞了太平天国的“金库”; 此时,曾国藩凭借其非凡的政治智慧,作出了一个对他而言极具远见的决定——裁撤湘军。 他深知,这支曾助他平定太平天国的劲旅,如今却成为了他最大的威胁。 慈禧也不是吃素的,她对湘军的强大势力早有警觉。 此时,曾国藩主动提出裁撤湘军,其实也是一石二鸟,一方面,消除慈禧太后的疑心,为家族换来和平;另一方面,也能节省军费开支。 马新贻遇刺案的背后 但好景不长,曾国藩的主动退让,反而迎来慈禧太后的进一步打压——明升暗降。 慈禧太后下令,将曾国藩调任直隶总督,两江总督的位置给了马新贻。 表面上看,曾国藩是官升一级,更加靠近权力中枢,但实际上,慈禧太后这一招,确实相当阴狠。直隶总督就在天子脚下,慈禧太后不但将曾国藩与湘军分开,还是把曾国藩放在眼皮子底下监视。 不过,这次,曾国藩显然不打算让步了。 马新贻遇刺案便是触发这一系列的导火线。 同治九年8月22日,南京两江总督马新贻,在全体衙门警卫的严密保护下步行回衙途中,竟然被一男子冲出人群,一刀刺中要害。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名刺客行凶后竟大声疾呼:“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这句言下之意,让所有人对此案背后的真相充满了好奇。 按理,官方应当立即深入调查此案,查清背后真相。 但结果呢? 经过表面的审讯,官方迅速给出了答案:凶手张文祥因个人恩怨行凶。 此话一出,即引起了民间极大的质疑。 毕竟,马新贻与张文祥的恩怨,怎能轻易归咎于私人恩怨? 更何况,刺客行凶后的那番话也显然不是无的放矢。 嘴里说着不干预政治,但湘军的力量足以让朝廷都感受到了威胁。 对此,慈禧也不是坐以待毙之人。 慈禧命令天津的曾国藩立刻尽责两江总督之位。 曾国藩得以远离皇城,与他的湘军相聚。 这一局,曾国藩,胜。 结语 对于曾国藩的历史评价,褒贬不一。 有人赞其为清朝末年一名不可多得的优秀政治家,为大清稳定的局势做出了巨大贡献;也有人斥其为狡猾深沉,不择手段。 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如何评价,曾国藩都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历史巨人。

0 阅读: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