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7月,国民党中将周庆祥在南京被枪决,罪名是作战不利,但实际上蒋介石想杀他很久了,因为在四年前的衡阳保卫战中,周庆祥在投降一事中, 起了很坏的作用。 本文内容均基于权威历史资料整理撰写,文末有文献引用来源 周庆祥,本名周昭桐,字云亭,出生于1905年10月15日,山东夏泽县(现夏津县田庄乡陈庄村)的一个富裕农家。自幼受教于私塾,后续就读于夏泽县第一高等小学及东昌第二中学。 1926年,年仅21岁的周庆祥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即黄埔军校)第四期步兵科,加入了第2团第3营第8连,由此开启了他的军事生涯。同年10月,他以优异成绩毕业,被委以国民革命军北伐军第1军第20师补充团第3营第9连的见习少尉任务。 1927年9月26日,随着第32军的成立,周庆祥被提拔为新编第1师第1团第3营第9连的中尉连附,并参加了三河坝战役。该战役中,他表现出色,在接连的战斗中,他的部队成功强渡韩江,并在夜间占领了三河坝,显著提升了他的军事地位。 1928年2月,第32军进驻江西,追击张发奎部,期间新编第1师更名为第69师,周庆祥随之升任为第69师第205团第3营第9连的上尉连长。不久,该部队被调往上海执行地方治安任务。 经过多年的军事生涯,1930年代初,周庆祥参与了中原大战等多场重要军事行动,1931年他被任命为独立旅的一部分,负责保卫平汉路的战斗任务。这一时期,他的军事经验不断积累,逐渐成为一名出色的军事指挥官。 1934年,周庆祥参加了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其所在的第8旅在福建连城县遭受重创。此后,他于1935年正式晋升为陆军步兵少校,并在1936年进一步晋升为陆军步兵中校,担任第3师步兵第9旅第18团的团长。 1937年,随着中日全面战争的爆发,周庆祥和他的部队参与了多场关键战役,包括激烈的武汉会战和南昌会战。尽管面临极大的压力和挑战,他始终坚守前线,展现出卓越的军事领导能力。 1949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北京被确定为首都,周庆祥的故乡夏津县则见证了这位老兵转型的历程。从战场到教育,他的一生都是为国家的安全和进步而奋斗的缩影。周庆祥的军事生涯和他对国家的贡献,成为了他一生中不可磨灭的荣耀。 在1940年的春夏之交,陆军第8军被撤销,当时的少将师长赵锡田因革职查办而离开了军界,胡蕴山接任了这一职位,并随后被调至第10军(军长李玉堂)。同年7月,周庆祥被晋升为陆军步兵上校,其军事生涯由此进入新的阶段。 到了1941年8月,胡蕴山调离,周庆祥接任陆军第3师少将师长,并很快投入到第二次长沙会战中。这场战役中,李玉堂军长在金井、福临铺粟桥线指挥作战,而周庆祥所在的第三师在粟桥附近痛击南犯之敌,杀敌无数。战后,根据档案资料,建议奖励第十军及第三师,李玉堂与周庆祥分别被推荐授予云麾勋章。 1943年和1944年,周庆祥带领第3师参加了常德会战及长沙-衡阳会战。1944年6月,长沙失守后,日军继续向衡阳进攻,打算切断粤汉铁路。在这一系列激烈的战斗中,周庆祥师展现了非凡的勇气和指挥能力,特别是在6月28日对日军造成重创,并在7月11日的再次攻势中稳定了战局。不幸的是,尽管进行了英勇抵抗,衡阳最终还是在8月16日被日军攻陷,周庆祥与部队被迫投降。 投降后,周庆祥与其他将领一起被囚禁在衡阳南郊的欧家町意大利天主教堂。在经历了20多天的囚禁后,他和第10军参谋长孙鸣玉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翻窗逃脱,并在当地民众的帮助下逃至广西,之后被撤职查办。 在1945年2月,经过一系列的整训和重组,周庆祥和第10军以及第3师得以重建。他被重新任命为第10军的代理军长兼第3师师长,后来移驻陕西城固进行整训。1946年5月,第3师被整编为第143旅,周庆祥调任济南官总队少将总队长。 1947年初,周庆祥经历了军事教育训练,并在2月被调任整编第73师的少将副师长。在同年的战斗中,周庆祥指挥的部队在豫东地区遭遇重大挑战,他本人在战斗中表现出色,但随后的反击中整编第32师遭受重创,周庆祥不得不率部撤退。 然而,1947年至1948年间的战争局势急转直下。在此期间,周庆祥的指挥被认为作战不力,特别是在胶济路的战斗中,他未按命令行动,擅自撤退并弃职潜逃。这一行为引起了高层的极大不满,最终导致他被国防部军法局审判并处以枪决,时年43岁。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周庆祥给妻子写下了遗嘱,希望妻子能重建家庭,并保留他在抗战中获得的勋章作为家族的纪念。 来自 王志民主编. 山东重要历史人物 第8卷[M]. 2009
胡说八道,自己不知道说什么
自己读懂了再发行不
“擅自撤退弃职潜逃”
AI写作
一代名将
是韩复榘老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