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坝已经运行了20年,当初投入的2500多亿元,现在回本了吗? 说

南坡青丝蛊 2024-06-24 19:46:17

三峡大坝已经运行了 20 年,当初投入的 2500 多亿元,现在回本了吗? 说到三峡大坝,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宏伟的水利工程,它的名气可谓响亮无比。 三峡大坝修建于长江川江段,这一带地势十分罕见,三大著名峡谷—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景色皆出自素描师之手,怪石嶙峋、云涌万仞,宛如世外桃源。 而三峡区域峡谷和峡谷地形的形成,正与地质和地势密不可分。 古长江之所以能在这里凿出峡谷河道,正是因为这里山脉低矮,地壳逐步抬升,江水不断下切才最终雕刻出如今的三峡壮丽景观。 想建设这样一个庞然大物,着实并非易事。三峡工程从最初动工,到最终全线建成,前前后后历经十二载,耗资高达2500多亿元人民币。 而就在动工之初,建设队伍便遭遇重重阻碍。 川东高原割裂沟壑纵横,山高谷深,让工人们只能硬着头皮搭建基地、开凿渠道、架设交通线路。 摆在眼前的第一道“钉子户”恰是通道建设,据说仅凿通这一关口,便耗费了数年时光。 所幸终究在2006年,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最终落下了帷幕。 有人或许会担心,三峡工程是否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 事实上,三峡大坝运行后,当地生态系统反而焕发新生机。 大坝建成使库区气温"夏降冬升",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也促进了珍稀生物的繁衍。 要在长江上修建这样一座大坝,就是为了彻底根治困扰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水患”。 历史上长江泛滥无疑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数灾难,因此第一代领导人便将防洪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但三峡工程的规划和论证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一度遭到国内外质疑,经历了激烈的争论。 但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实地考察,反复论证利弊得失后,最终确定了“坏处最小、好处最大”的工程方案,并于1992年正式通过全国人大表决,三峡终成“国之重器”。 正因为治理水患的迫切需求,三峡大坝主要发挥的就是雄厚的调蓄防洪能力。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三峡工程已累计68次拦洪,拦蓄洪水2300多亿立方米,仅2020年就防止了巴山以下中下游120多亿立方米洪峰外泄,令人拍案叫绝 长江中下游的防洪标准也由20年一遇,直接跃升至100年一遇,有力保障了百姓生命财产安全。 在经济效益上,三峡大坝的综合效益还不止于此。作为国家重要电力生产基地,截至2021年底,三峡电站累计发电量已突破1.3万亿千瓦时。 以单年最高纪录1118亿千瓦时计算,20年间三峡电站节省了约6亿吨标煤,减排二氧化碳16亿吨,对于优化能源结构贡献卓著。 与常规火电相比,水电无疑是既清洁又低碳的发电方式。 而三峡通过调节水库蓄存空间,一定程度上还突破了水电行业的季节性限制,因此该工程不仅在经济上大赚其钱,长期效益更是利国利民。 水上航运向来是三峡工程的另一大看点。 有三峡大坝的加持,长江河段的货运能力大幅提升,年货运量较蓄水前提高了6倍,成为国内河运的重要枢纽。 三峡工程的航运优势还将有力推动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高效联通。 三峡船闸的巨大通过能力和枢纽地位,必将成为"海陆空"多式联运的关键纽带。 提到三峡就不能不说它作为世界电力之都的地位。 自2003年开始发电以来,三峡电站的年发电量已突破1000亿千瓦时,20年间发出清洁电能超过1.6万亿千瓦时,收益更是高达3600多亿元。 除了发电,三峡大坝本身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作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9年它的游客接待量就已突破300万人次,旅游收入更是超过500亿元,三峡工程无疑是中国基建领域的当之无愧的“巨无霸”。 三峡工程不仅是当代最宏大的水利工程,它的建设过程中所总结和创新的大量先进技术,也极大推动了中国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 比如世界第一高的悬索桥——四渡河大桥,还有举世瞩目的港珠澳大桥等,都是中国工程建设界接连取得的重大突破。     这些成就不仅体现在规模和技术上,更在于对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起到了深远的推动作用。 中国基建的方方面面都展现出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为全球同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从而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在世界工程建设领域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纵观三峡工程的艰辛创建历程,更让人敬佩的是三峡建设者们执着、勇敢、开拓创新的精神。 他们在不可能中找到可能,在无路可走中开辟新路,用智慧和汗水铸就了这一人类工程史上的奇迹。 这种视死如归、矢志不渝的决心,正是中华民族在时代洪流中永不沉沦的生命力之源。 值此三峡建成20周年之际,我们更应铭记并传承三峡精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勇毅前行! 信息来源: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湖北人日报《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超14亿吨!三峡电站20年发电超1.6万亿千瓦时》 中国水利《水利部党组署名文章 | 党在新中国成立后领导长江治理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0 阅读: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