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杨宇霆被张学良轻易杀害的事件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张学良在处理这件事情上显得

不急不躁文史 2024-06-19 21:52:38

在杨宇霆被张学良轻易杀害的事件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张学良在处理这件事情上显得有些糊涂。除了轻易让他人战胜了自己的阴谋之外,还有一点也是不可忽视的,那就是他对杨宇霆这个人的本质没有看清。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一点更具破坏性和令人悲哀。 (本文内容均基于权威历史资料整理撰写) 1928年的东北局势风云变幻,张学良这位年轻的少帅,刚刚接过父亲张作霖的重担,肩负起保卫东北的重任。外有日本的虎视眈眈,内有各派势力的暗流涌动,特别是如何处理杨宇霆的问题,让他心力交瘁。 杨宇霆这位被誉为“小诸葛”的军事家,早年在日本士官学校接受严格的军事教育。 几年的留学生活,不仅让他掌握了先进的军事知识,还锻炼了他的毅力和决断力。归国后,他迅速在军界崭露头角,凭借其卓越的策略能力和聪明才智,赢得了张作霖的高度信任。 杨宇霆不仅在军事上表现卓越,他还推动了一系列的军队训练和兵工厂建设,大大提升了东北军的战斗力。 在他的辅佐下,张作霖的势力大增,使日本人在东北不敢轻举妄动。 命运的转折总是在不经意间到来,1928年,张作霖在皇姑屯遭到暗杀,这一事件震惊了东北,也给东北军带来了巨大的动荡。 张学良不得不接过父亲的事业,面对复杂的局势和巨大的压力,他既需要依靠杨宇霆的智慧,又对其心生戒备。杨宇霆如同周公辅佐成王一般,主动承担起指导张学良的重任,他不仅规劝张学良戒除毒瘾,还批评他只顾玩乐不问政事...... 这些举动让张学良内心的抵触情绪日益加深。 与此同时,日本方面不断挑拨两人关系,称杨宇霆有野心,是张学良身边的最大隐患,应该及早除掉。 张学良虽然对杨宇霆心存戒备,但念及其为前朝重臣,一时间也不忍下手。 某个寒冷的夜晚,北风呼啸,张学良独自坐在卧室的书桌前,心中纠结不已,他面前的烛光摇曳,映照出他忧郁而复杂的神情,窗外的寒风透过薄薄的窗纸,似乎也在催促着他做出决定。 张学良知道,杨宇霆的存在已经成为了他执掌东北军的一大隐患,除掉一位曾经为父亲效力的重臣,这个决策无疑沉重且艰难。 他从抽屉里取出一块银元,冷冰冰的金属在他手心里仿佛传递着无尽的冷意,他紧紧握住银元,心中默念着:“如果袁头向上则杀,向下则不杀。” 然后,他深吸一口气,将银元抛向空中,银元在空中旋转,最终落在桌面上,袁头向上。 张学良眉头紧锁,再次将银元抛向空中,结果还是袁头向上,他的心跳加速,额头渗出冷汗,仿佛命运在此刻做出了决定。 但他还是不死心,第三次将银元抛出,结果依旧如前。 此刻,张学良再也无法控制内心的痛苦,眼泪顿时涌出,他将脸埋在双手中,肩膀微微颤抖。看到丈夫落泪,于凤至走过来,心中充满疑惑,经过再三追问,张学良终于说出事情的真相。 于凤至也拿起银元丢了两次,没想到都是袁头向上,丢最后一次时,银元掉到了床上,她俯身去看,发现这一次依旧是袁头向上。 在这种情况下,张学良终于下了除掉杨宇霆的决心。 那一刻,烛光摇曳,北风依旧呼啸,而张学良的心境已经变得坚定而冷峻,他明白,这个决定不仅影响着自己的命运,更是关系到整个东北军的未来。 1929年1月10日下午,天空中弥漫着冬日的寒意,杨宇霆和常荫槐肩并肩走进了少帅府邸,这一天,他们心中各怀心事,但外表依旧镇定自若。 他们一同前来拜见张学良,意图设立东北铁路督办公署,并已准备好人事命令,请张学良签字。 张学良坐在书房内,目光深邃地看着两位来人,心中思绪万千,他并不急于表态,只是敷衍地说道:“此事重大,我需要再考虑一下,晚饭后再作决定。” 杨宇霆和常荫槐见少帅如此回复,心中虽有不安,但表面上依旧恭敬地告辞,暂时回到了家中,他们不知道的是,张学良此刻已在心中做出了决定,只是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 夜幕降临,少帅府邸内灯火通明,杨宇霆和常荫槐如约再次前来拜见少帅,张学良这次没有表现出太多的犹豫,而是命副官取来哈密瓜,似乎是为了缓和气氛。 副官恭敬地退下,不久后返回,报告称哈密瓜在冰箱,而夫人正在洗澡,不便上楼。 张学良站起身来,轻声说道:“等我去拿一下。” 当张学良离开大厅的一刹那,整个房间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 约一分钟后,卫队长万纪毅率领六名持枪士兵步入大厅,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决然的神情,万纪毅高声宣布:“奉长官命,杨宇霆、常荫槐阻挠国家统一,立予处死,即刻执行。” 话音刚落,大厅内便响起了枪声,其回响在宽敞的空间中持续激荡,杨宇霆和常荫槐未能及时反应,便已倒在了血泊之中,生命瞬间终止,他们的尸体很快被地毡包裹起来,整个过程既迅速又冷酷,效率惊人。 随后,张学良指示外交处长立刻赶往日本驻奉天总领事馆,通报杨宇霆和常荫槐已被处决的消息,并明确表示此举不会对中日外交关系产生不利影响。 同时,张学良向南京政府发送了一份报告,声称杨宇霆和常荫槐因妨碍国家统一及阻碍政府的新政策而被执行死刑。

1 阅读: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