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在外漂泊了十五年的陈昌浩终于返回了祖国,可眼前的一切早已物是人非,妻

文山聊武器 2024-06-19 20:20:08

1952年,在外漂泊了十五年的陈昌浩终于返回了祖国,可眼前的一切早已物是人非,妻子已经成了纺织工业部副部长,儿子也成了新中国汽车工业领域的栋梁。 1937年春,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在河西走廊与地方军阀马家军展开激烈的抗争。数月的苦战,由于兵力悬殊,西路军逐渐力竭。3月12日,总兵力不足3000人的西路军撤退至祁连山地区。两天后,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在石窝召开,决定由主席陈昌浩和副主席徐向前返回陕北,向中央汇报战况,并将部队分为三个支队,转为游击战形式以保存实力。 陈昌浩离队后,首先抵达湖北武汉,与家乡亲人相聚。随后于1937年8月,他返回陕北延安,投身于抗日宣传和教育工作,任职于抗日军政大学及陕北公学。1939年,陈昌浩因胃溃疡加重,不得不前往苏联治疗,开启了长达十余年的异国生涯。1952年3月,得到中央与毛主席的批准后,陈昌浩携家眷归国,受到刘少奇在北京站的热烈欢迎。 归国后的陈昌浩被任命为马列学院的副教育长,并后调任中央编译局副局长。在这段期间,他也不时与老战友徐向前和其他红四方面军的老同志聚会,尽管在往日的红军中曾地位显赫,归来时却显得颇为低调和内疚,尤其在与前妻张琴秋的会面中表现出深深的歉意。 1962年,思乡之情日益强烈的陈昌浩,因念及1937年仅与老母在武汉匆匆一别,而母亲又在前往延安的途中病逝于四川的荒野,这让他备感内疚。在一次景山公园的晨练中,偶遇张闻天,陈昌浩向其透露了回湖北疗养的犹豫与顾虑。张闻天尝试解其疑虑,鼓励他放下包袱。最终,在张闻天的多次劝说下,陈昌浩决定重返故土湖北。 1962年春,陈昌浩抵达武汉市,入住翠柳宾馆。湖北省委和市委的周到安排让他倍感欢迎。那段时间,武汉的气候宜人,春意盎然,为陈昌浩的到来增添了几分喜悦。陈昌浩在这里重逢了数百名曾经共同奋战的红四方面军的老同志。 陈昌浩的到来并非简单的重逢,而是一个深刻反省和检讨自己过去错误的机会。在座谈会上,他站在众人面前,以一种几近庄严的仪式,向每一个角落的老战士拱手致敬。他的声音充满了情感,当他回顾自己在红四方面军以及西路军的工作时,他没有掩饰自己的过失,而是坦诚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在讲台上,陈昌浩的话语中流露出深深的歉意和自责:“在党的工作中,由于我过于自信,犯了不少错误,给党的事业带来了损失。这些错误,也让许多同志,包括在座的各位,经历了不少苦难。”他的声音逐渐嘶哑,眼中滚落下热泪。尽管如此,他还是努力振作精神,提到了革命的胜利和重逢的意义,鼓励大家在余生中为人民做出更多贡献。 在私人会面中,陈昌浩与武汉市园林局副局长万流一同住在汉阳县的一间招待所。两人的谈话中,陈昌浩进行了对自己过去错误的反思。他坦言自己在长征中的错误和西路军的失败,感谢党和毛主席的宽容和教育,使他有机会改正过错,继续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在教学和编译工作中,陈昌浩努力总结经验教训,摒弃不适合中国国情的做法,为新中国的理论建设和和平时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他深知,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真正为党和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 尽管过去曾经错误重重,但陈昌浩的生活和工作态度表明,他始终没有放弃自我改进和奉献给革命的决心。徐向前在其回忆录中对陈昌浩的评价正是对这一点的肯定,他提到了陈昌浩对党的不懈奋斗和对人民的贡献,以及他在对敌斗争中表现出的勇敢和智慧。 来自 中共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编. 参加过西路军斗争的共和国老一代将帅[M]. 2014

0 阅读: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