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为什么不叫“毛敏”而叫“李敏”呢?大哥和二哥都跟着你姓毛,我为什么姓李? 毛主席听到娇娇的问题哈哈大笑,给她讲了一个故事。 1949年,毛主席和贺子珍的唯一女儿娇娇从苏联回国,回到了毛主席身边。当娇娇要上中学时,毛主席决定给她取一个正式学名,这个名字需有着深刻的意义。 毛主席翻开《论语》中的《里仁》篇,指着其中一句话“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耐心地对娇娇解释道:“讷,和敏,则有很多种解释。” 他又打开《辞源》,指着敏字详细解说:“敏字可以解释为敏捷、聪慧、勤勉。就如《论语·公冶长》中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敏还可表示‘灵敏迅速’‘聪敏通达’‘聪明多智’等。杜甫在《不见》诗中写道‘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娇娇听得如痴如醉,深深地被父亲的渊博学识所震撼。“你的名字就叫敏,但不一定叫毛敏,也可以叫李敏。就和妹妹李讷一样。” 毛主席温和地对娇娇说。“为什么?大哥叫毛岸英,二哥叫毛岸青,他们都跟爸爸姓毛,我为什么不姓毛?”娇娇睁着那双明亮的大眼睛,满是不解地问道。 毛主席慈爱地用手拍拍娇娇的头,深情地说:“娇娇,爸爸姓毛,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为了革命工作的需要,爸爸曾经用过毛润之、子任、李德胜等十多个名字,爸爸特别喜欢李德胜这个名字。爸爸给你讲讲李德胜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枣林沟会议后,周恩来肩负重任,带着两个警卫员踏上艰难的征途,历经艰辛前往山西省临县三交镇安排中央机关人员转移和中央后方工作委员会成立的准备工作。当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时,他迅速回到了毛主席身边。 此时,毛主席已率领中央机关向西转移。周恩来在路上奔波了一个多星期,终于在4月10日这一天,在靖边县青阳岔与毛主席、任弼时等人胜利会合。 为了适应战争的紧迫形势,毛主席果断下令中央机关人员按照军事编制组织起来,成立一个司令部,下辖四个大队和中央警卫团。任弼时担任司令员,陆定一任政委,叶子龙为参谋长。周恩来提议为保密起见,每个人都起个代号,毛主席欣然赞成,笑着说:“我们一定得胜,我就叫李德胜。”(离得胜的谐音) 周恩来紧接着说:“革命事业必定成功,我叫胡必成。”任弼时一时不知起什么好,毛主席便说:“你是支队司令,就叫史林。定一同志是政委,就叫郑位吧!”就这样,毛主席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李德胜。 说起来娇娇,不得不说她的母亲贺子珍。 娇娇的母亲是贺子珍,出生于1909年的秋天,祖上乃是江西永新县的望族。她自幼便对那些充满正义的故事心怀向往,在学堂中积极参与进步活动,还勇敢地投身于永新暴动之中。她的勇敢无畏令人钦佩,曾为救同志在深夜用长布捆身吊下城墙逃出城外报信。 16岁时,贺子珍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众人夸赞的“双枪女将”。贺子珍性格乐观,虽能在战场英勇战斗,却也有着秀丽端庄的容颜。她那如胭脂玫瑰般白里透红的肌肤,那如澄澈如水之月般的眼眸,两道长眉明朗而又英气十足,青春的活力在她身上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就连有着“纤笔一枝谁与似”之誉的女作家丁玲,晚年回忆起在延安见到贺子珍的第一印象时,都不禁感叹“很美!很美!毫不矫揉造作,简直想不到!”,足见贺子珍当年“永新一枝花”的美誉实至名归。 1936年,在陕北的土地上,娇娇诞生了。那时,康克清妈妈、邓颖超妈妈还没进窑洞就急切地询问着情况。“子珍生了吗?都平安吧?”“生了,生了,像母鸡下蛋一样,生了个大鸡蛋。”毛主席那形象的回答中满是由衷的喜悦。 娇娇是毛主席和贺子珍的第五个孩子,而前面的两个哥哥、两个姐姐都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夭折或送人了。邓妈妈抱起那娇嫩可爱的娇娇,怜爱地左右端详着,她痛惜地说道:“真是个小娇娃,一个小娇娇。”还没来得及给女儿起名字的毛主席听到这话顿时有所感悟,他果断地说道:“对,就叫娇娇!”贺子珍也觉得这个名字极为适合女孩子。 娇娇这个名字也从此而来。 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每一个决策、每一个名字都承载着特殊的意义与使命,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为实现伟大的理想而努力奋斗。然而,后来娇娇的名字又有了变化。 毛主席他给女儿取名的真正用意,是希望她能继承父辈的事业,激励她刻苦学习,成长为一个对革命有贡献的人。娇娇,这个名字承载着父母对她的深深爱意和期盼,而李敏这个名字,则蕴含着毛主席对女儿的殷切期望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娇娇的成长历程,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也承载着父辈们的理想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