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35岁的男子前来医院检查,因为他两三天才排便一次,且排便时粪便前段硬后段软,

小娅说知识 2024-06-17 17:19:14

一名35岁的男子前来医院检查,因为他两三天才排便一次,且排便时粪便前段硬后段软,担心自己患上了肠癌。医生了解了他的情况,并为他进行了一系列相关检查后,向他解释了病因。 王先生,35岁,是一名普通的上班族。最近,他发现自己两三天才排便一次,每次排便都非常困难,尤其是大便前段非常硬,而后段则比较软。 这种情况持续了好几个月,他开始担心自己是不是得了什么严重的疾病,比如肠癌。 “老婆,我最近大便不太正常,总是两三天才一次,而且每次都很费劲,前段硬得像石头,后段却又软得像泥巴,”王先生皱着眉头对妻子说。 “你最好去医院看看吧,不要掉以轻心,”妻子一脸担忧地回应道。 在妻子的催促下,王先生终于来到了医院。他被安排见了消化科的李医生。李医生详细询问了他的症状,并进行了初步的体检。 “王先生,根据你的症状描述,我们需要做一些进一步的检查来排除一些可能的疾病,”李医生耐心地解释道。 于是,王先生接受了包括结肠镜检查在内的一系列检查。经过检查,李医生发现王先生的结肠内有多个息肉。 “医生,这些息肉是怎么来的?是不是很严重?”王先生紧张地问道。 李医生笑了笑,说:肠息肉是指在结肠或直肠内壁出现的小块异常组织。虽然大多数肠息肉是良性的,但其中一些可能会在多年内发展为癌症。 肠息肉的形成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1. 遗传因素:一些人天生携带导致息肉形成的基因突变。例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患者通常在年轻时就会出现大量息肉。 如果不加以治疗,几乎所有FAP患者都会在40岁之前发展为结肠癌 。 2. 环境因素:生活习惯如高脂低纤饮食、吸烟、酗酒、缺乏运动和肥胖等都会增加息肉形成的风险 。 3. 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这些慢性炎症性疾病会增加息肉形成的风险 。 肠息肉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腺瘤性息肉(Adenomatous polyps):包括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管绒毛状腺瘤。腺瘤性息肉最有可能发展为癌症,特别是绒毛状腺瘤,其恶变风险最高 。 2. 锯齿状息肉(Serrated polyps):这些息肉具有锯齿状的边缘,容易被忽视,但其癌变风险也很高 。 3. 炎症性息肉(Inflammatory polyps):通常见于炎症性肠病患者,这类息肉本身不是癌前病变,但长期的慢性炎症会增加癌变风险 。 大多数肠息肉在结肠镜检查时可以通过息肉切除术(polypectomy)移除。对于较大的或位置特殊的息肉,可能需要使用更复杂的技术,如: 1. 内镜黏膜切除术(EMR):适用于较大或难以处理的息肉,通过在息肉下方注射盐水来抬高息肉,从而更容易切除 。 2. 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ESD):使用电外科切割设备切除较大或可能癌变的息肉,确保切除干净 。 预防措施: 预防肠息肉的形成和癌变需要从生活方式入手: 1. 饮食调整:增加高纤维食品如水果、蔬菜和全谷物的摄入,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类的摄入 。 2. 定期运动:保持规律的身体活动 。 3. 戒烟限酒: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 。 此外,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对于早期发现和处理息肉至关重要。根据美国胃肠病学会的建议,45岁以上的成年人应开始进行结肠镜筛查,有家族史或其他高风险因素的患者应提前并更频繁地进行筛查 。 在接受了一系列检查和治疗后,王先生的息肉被成功切除。医生告知他,虽然息肉大部分是良性的,但定期筛查仍然非常重要,以防止将来可能的癌变风险。 王先生也从医生那里学到了很多关于健康生活方式的建议,决定从此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减少红肉摄入,并且开始定期锻炼身体。

0 阅读:8587
评论列表
  • 周峰 38
    2024-06-17 21:51

    息肉转变成癌的概率很低 因为有息肉的人非常多

  • 秋雨 18
    2024-06-18 08:13

    息肉切除病就好了?过几个月又生出来了。

  • 2024-06-21 23:11

    为医院拉病人广告!